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乾统元宝的来历及如何鉴定真假

时间:2017-10-08 16:29

  乾统元宝《辽史·食货志》载:太宗时,“女真以金帛、布、蜜、蜡、诸材及铁离、mò@hé@等部以哈珠、青鼠、貂鼠、胶鱼之皮、牛、羊、驮、马毳、jì@等物,来易于辽者,道路襁属。”“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于南中之绢。”[1](卷六○《食货志·下》)牛羊一直是契丹人的主要货币形式,而且,不仅在商业贸易中使用,甚至官吏的俸禄、赏赐亦是如此。

  宋使胡峤曾留居契丹7年(947-953年),他在《陷辽记》一书中记载:“上京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即使在城市中、工商业繁荣地区,以布帛作为通货也仍是普遍现象。辽还多次颁布法令,严禁布帛“不中尺度者”。以严格明确交易的比价,直到辽道宗大康七年(1081年)才废除。但直到辽末天祚帝时,还有用牛羊换取粮食的记载:“雅里(梁王)自定其值,粟一车一羊,三车一牛,五车一马,八车一驮。从者曰:‘今一羊易粟二斗,尚不可得,比值太轻’。”[1](卷五九《食货志·上》)由此可见,实物交换在契丹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尤其是民间,极为普遍。

  那么,辽的自铸币始于何时?文献记载不甚明了,仅《辽史·食货志下》(卷六○)有:“鼓铸之法,先代撒拉的为夷离堇,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其子,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一些钱币学者据此认为在辽建国前,耶律阿保机的父辈已开始铸钱。但铸的是何种钱文呢?史书无载,也未见有关铸币管理机构和规模数量的记载。

  根据传世和实物的研究,被认为属于此时期的辽钱有“通行泉货”、“开丹圣宝”、“丹巡贴宝”、“百贴之宝”、“千秋万岁”、“大泉五十”等。近年来,在赤峰等辽国腹地有多次的零星发现。如,1981年在林西县三道营子辽代钱币窖藏就曾一枚“通行泉货”,[2]汉字隶书,右旋读,光背,形制与一般的辽钱无异,且此地又是契丹人发祥之地,所以认为属辽铸。其他诸钱钱文多祝文赞语,如“开丹”等多以为契丹开国纪念币或压胜钱。

  江苏文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近几年对乾统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辽代乾统宝折三----------------价格:RMB3,640,000----日期:2017-01-02

  辽代小平一组十枚包括:重------价格:RMB3,160,000----日期:2016-05-20

  辽代乾统宝折三直径32--------价格:RMB3,720,000----日期:2016-04-11

  辽代小平一组十枚包括:重------价格:RMB3,840,000----日期:2016-02-10

  辽代乾统宝二枚----------------价格:RMB1,810,000----日期:2016-12-23

  辽代乾统宝折三辽代乾统--------价格:RMB3,840,000----日期:2016-10-09

  辽代小平一组十枚包括:重------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7-07-18

  辽代小平一组十枚包括:重------价格:RMB2,820,000----日期:2016-01-18

  乾统宝折十大钱乾统宝折--------价格:RMB2,870,000----日期:2017-04-11

  辽代乾统宝折十大钱辽代乾------价格:RMB1,530,000----日期:2016-11-16

  从史书看,契丹境内多铜铁,矿冶是契丹人的传统工业,立国前就已出现独立的冶铁、铸铜业部门,据《辽史·食货志下》(卷六○)“坑冶,则自太宗始并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善作铜、铁器。又有曷术部者多铁;‘葛术’,国语铁也。布置三冶:曰柳@河,曰三黜古斯,曰手山。神册初(应为天显初),平渤海,得上海,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洲,地亦多铁……”。

  考古发掘也证实辽上京附近坑冶遗址规模相当大,鞍山市首山、河北平泉罗杖子、赤峰辽祖州、饶州、中京遗址都有发现炼铁炉址和炼渣,堆积厚达一米多。辽初已具备了一定的金属冶铸技术和原料等条件,在国势日渐膨胀及盛唐文化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开始铸造钱币也是可能的。但其时钱文均不记年号,数量又是寥若星辰,所以不可能作为市场流通的价值尺度而代替牲畜、皮张和布帛等媒介,只能是作为上层社会财富的象征或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