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太岁肉灵芝哪家拍卖公司能力强

时间:2017-12-12 09:55

  刘先生说,这个太岁是翻修老屋时挖出来的,当时并不知道是太岁,猜想可能是老祖宗埋藏起来的装满宝贝的牛皮袋子,但是却找不到袋子的扎口,所以就拿刀给切开了,没想到里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白色的肉呼呼的东西,割开的时候太岁还分泌了一些透明液体,富余人员,像是太岁的。

  在中国的古籍书中,这种“神秘肉团”曾以“视肉”、“聚肉”、“肉芝”、“太岁”等名称出现。《山海经》、《神农经》、《万物》、《道典》、《博物志》、《本草纲目》等古书籍都有记载。我国对这种神秘「肉团」的命名和认识,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

  青花龙生九子灵芝花口瓶成------价格:RMB4,350,000----日期:2017-06-21

  野生灵芝----------------------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6-10-28

  灵芝--------------------------价格:RMB3,350,000----日期:2016-01-02

  野生灵芝----------------------价格:RMB4,860,000----日期:2017-08-24

  天然灵芝----------------------价格:RMB1,460,000----日期:2016-09-08

  近几年太岁肉灵芝市场成交的价格:

  野生灵芝----------------------价格:RMB5,590,000----日期:2017-09-18

  灵芝大------------------------价格:RMB5,710,000----日期:2016-10-25

  野生灵芝----------------------价格:RMB4,380,000----日期:2017-04-04

  树灵芝------------------------价格:RMB5,410,000----日期:2017-09-06

  黄花梨灵芝纹翘头案成----------价格:RMB4,770,000----日期:2017-07-25

  野生太岁肉灵芝可以从远古时期一直生存到现在,足以说明它生命力的强大,也正如古书中介绍的那样:“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也就是说吃一片可以长一片。尽管太岁生长得很慢,但它还是一直在生长。太岁肉灵芝在适宜的环境下多大体积的太岁都可无限繁殖,一斤太岁平均分成100份或10000份,每切下一份都是活体,每一份都自己生长。这是自然界中生命体中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其它物种所不具有的一些特性:冻不死——在零下18度存放50个小时,取出后仍然存活。太岁肉灵芝具有很强的防腐性、晒不死、渴不死、饿不死。虽然购买太岁一次性的花费很高,但是因为它的不死特性,相对的价格还是便宜的

  2014年10月20日,内蒙古赤峰市的刘先生因其无意中挖到一个罕见的圆柱形蘑菇状白太岁,吸引了不少太岁收藏爱好者。记者拿卷尺量了一下,此太岁直径22厘米,高33厘米,重22斤,摸起来十分有弹性。太岁外皮呈淡黄色,肉质呈雪白色,外皮比较坚硬,如牛皮一般,用刀轻易不能划破;而白肉部分相对比较嫩,弹性较好,有肉丝纹理。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这个属于肉太岁里的白太岁,是太岁中高的等级。这是自有报道以来,太岁第二次在赤峰现身。

  按照《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肉灵芝”的位置应在菌类和原生动物之间,因它的肌体结构停留在原始的低级水平上停止了进化。它産生的年代可以上溯到距今5亿2千万年前地质年代的寒武纪,因此,生物学家称它爲盲支。它在生物进化史上有著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目前生物界除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之外,另一种目前人类未知的特殊古生物体,所以被称爲“神奇的第四种生命形式”

  经专家推测,这株“肉灵芝”的生长至少在千年以上,是本世纪所发现的历史上大、重的天然大型“肉灵芝”,勘称“中华芝”。在秦俑馆的水箱里,“肉灵芝”状如树根,色如土,看起来较粗糙,但实际表面非常光滑。“肉灵芝”的负责人张老师介绍,“肉灵芝”在生物、医方面有著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不仅它的实体部分可以养身健体,就连灵芝生长的水也有美容祛斑的功效。

  7月31日下午,在八千多名秦兵马俑的护卫下,千年“肉灵芝”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展出。

  两年前,上海省韩城市一位农民王建修在黄河龙门段打鱼的滩地上发现了这株千年“肉灵芝”。经测量,此物高61.5公分、宽42公分、周长110公分,重36公斤。西北大学杨兴中教授和上海省中医研究院米烈汉教授经过认真的研究,一致认爲:这个生物体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一种奇特生物体,无论从它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上看,都和《本草纲目》中对“肉灵芝”的描述相吻合,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因其异常稀有,故称爲“生物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