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李方膺字画市场行情分析

时间:2017-10-10 05:51

  李方膺字画李方膺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欹侧蟠曲,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传世画作为《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等。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从“扬州八怪”中声望、成就的郑板桥对李方膺画艺的推崇中不难看出当时李方膺在“扬州八怪”中的地位。

  乾隆十九年(1754),寄居金陵,往来扬州卖画五个年头的李方膺因身体不适回到家乡通州。袁枚有《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诗相送。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李方膺病重时,曾勉力致书袁枚:“方膺归两日,病笃矣!今将出身本末及事状呈子才阁下。方膺生而无闻,借子之文光于幽宫可乎!九月二日拜白”。这是托袁枚为己写墓铭。待到袁枚收到这封绝笔,李方膺已离世多日了。据送信人说:此“此吾主死之前一日,命元扶起,力疾书也”。也即清乾隆甲戌(1754)的九月三日,这年他59岁,得的是“噎疾”(),医者曰:“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所能平也”。临终前,他在自己的棺木上写下一生的遗憾:“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

  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李方膺。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鉴藏印:楚珍

  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李方膺爱画梅,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画家捕捉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昆山晔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李方膺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李方膺梅兰竹菊松册册页--------价格:RMB1,350,000----日期:2016-02-11

  李方膺花卉画册册页十二开------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7-01-08

  李方膺墨梅一件立轴绢本--------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6-06-17

  李方膺梅兰竹菊松册册页八------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7-03-15

  李方膺墨竹立轴绢本------------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08-15

  李方膺晴江墨妙册页------------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12-27

  李方膺乾隆18年1753------价格:RMB3,410,000----日期:2016-05-24

  李方膺鸡冠花立轴设色----------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6-07-06

  李方膺乾隆18年1753------价格:RMB1,830,000----日期:2016-06-18

  李方膺花卉册册页十------------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6-05-27

  乾隆十九年为1754年。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乐观精神。图中的折枝梅花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梅枝“豪气横行”,梅花圆润潇洒,暗香疏影,别有一番孤高冷峻的风度。李方膺好友袁枚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形成这一风格的缘由。李方膺爱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画梅自喻其憨直、倔强、满怀正气之个性,“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话可谓知己之言。

  李方膺其人其事

  其实,李方膺扬州卖画前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曾当地方官凡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李玉鋐历任两广及云南知县、知府,后转福建粮驿道,主管粮政、交通,两度任京官,后任福建按察使。雍正六年(1728)雍正帝为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以“贤良方正”受到举荐。次年,李玉鋐到京城述职,三十四岁的李方膺随父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