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雍正珐琅彩瓷器在图案装饰方面,一改康熙珐琅彩只绘花卉,有花无鸟的局面,大量出现描绘院画风格的花鸟、花卉、竹石、山水等图案,画面空白处题以极精、内容文雅的相应诗句,而且诗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闲章,句末则有或两方皆朱文、或上为白文下为朱文的闲章。雍正珐琅彩瓷器真正成为制瓷工艺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珍品。雍正珐琅彩瓷器的外底均署年款,以蓝料彩“雍正年制”四字双行宋錾体式款为多见,款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极其规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图章印上去的。也有少数器物署上述同式款,但无边栏。雍正珐琅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见有“雍正御制”四字双行双方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双圆圈。青花款只能在施釉前书写在瓷胎上。2002年佳士得一件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纹“万寿长春”浅碗,四字分别题写于外壁四个花朵的中心,外底青花双方栏内署“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款。
二十三年双帆银币,系二十三年上海造币厂所铸。正面镌刻先生侧面头像,上方镌“二十三年”,背面镌双桅帆船在乘风破浪前进,左右分列“壹圆”币值。在币面的设计方面,双帆币是凝聚着千百名工艺技师的智慧源泉和美学独特视角,品相极好,整体造型,图案设计精美,再加上两帆的非常稀少,通过光线的对照及折射,仍渗透出该币银质驳苍古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时间的轨迹”,在市面上比较少见,因此也引得万千藏家竞相收藏,足见其价值地位。
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的精品多为慈禧太后御用的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的官窑瓷器。 雍正黄釉瓷器。在近几年的品市场中,明清两代的黄釉瓷器价格始终不菲,尤其是清代黄釉瓷价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
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此藏品为明永乐青花一束莲纹抱月瓶,此抱月瓶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青花发色浓艳,釉色白中闪青。瓶心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缎带束在一起,故有“一把莲”之称。内外壁分别饰缠枝四季花卉纹,内口沿绘波浪纹一周,外口沿绘卷草纹,构图疏朗有致。莲花是的纹样,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缠枝花卉纹,寓有“生生不息”之意。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瓷,“一把莲”成为典型的装饰图案,构图疏朗,赏心悦目。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德青之豪迈气概,深得水墨神髓。胎釉温润,宝光内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
的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一部器物史。青铜器,佛造像,鼎炉瓶尊,文房小件......都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人们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各朝各代的人对古铜器的热爱,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宋人,宋人崇古尚礼,初时大量仿制并使用商周铜器,而后按时代审美改造器型,器用也由祭祀扩大到日用。这场由皇室引领的复古崇礼之风,到徽宗时达到。使用铜器,成为既体现身份又彰显雅趣的时尚。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对铜器的推崇,一度达到痴迷。赵希鹄甚至说“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开速而谢迟……”。再后来,富裕人家嫁时,少不了的嫁妆就是铜器。铜炉、铜烛台、铜镜、铜锁、铜壶……嫁女有全套铜家什相伴,才叫风光。就这样,铜器始终伴随着日常生活,变成了充满质感和韵味的一种古典美。
我国《品经营办法》第2条规定,品是指绘画作品、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摄影作品、装置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品。本办法所称品不包括文物。这里使用了"品"的称谓,放弃了之前"美术品"的说法,并且将文物品从中排除了出去,主要指的是文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