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玻璃陨石为半的玻璃质体,有很微弱的磁性,颜色除了淡绿色和黑色以外还有,墨绿色,棕色褐色。玻璃陨石在高空高温中高压快速形成的,所以它有很明显的特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外表也有很多密集的小气泡。玻璃陨石在降落中为液质体,在高速下它们将被分解为较小的体。玻璃陨石内部一般有气泡,大小从几微米至几毫米不等,个别可能更大;也有玻璃陨石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锆石和陨石中常见的铁镍元素。微小玻璃陨石只在海洋沉积物中有发现。其大小大小从数毫米到约40微米以下。基本上与其附近上的玻璃陨石具有同样的居地年龄、成分和形状。
簠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文献中又称“胡”或“瑚”。此器呈长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上有盖,盖与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成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早在4000年之前,的冶铜技术就已相当精良。殷、周时期是青铜器的极盛时代。此时期的兵器、日用品及装饰品之类,无不以青铜为主。青铜簠(fǔ)产生于西周时期,结束于战国,并在春秋时期空前发展,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其用途与簋相仿,属食器。因在祭祀时用于盛稻粱,故称“祭祀盛粱”。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完全绝迹。是青铜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至今尚未有专门的论著。研究以青铜簠为研究对象,不仅拓宽了青铜文化研究的领域,而且对于探讨两周时期的历史、礼制以及社会生活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考古发掘资料,兼收历代著录所见传世铜簠,运用统计学、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等主要对青铜簠的定名、类型学、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以及铜簠的起源和衰亡分别进行了探讨。
收藏文化研究者、文促会收藏文化专业会研究员陈君达援引相关数据表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超过八成的画廊销售额下降,其中的画廊销售额与2019年相比下降约55%。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成功,市场从7月开始陆续恢复正常。虽然部分以征集海外拍品为核心业务的中小行因疫情原因在2020年放弃了计划,但从各大头部行的来看,许多重量级的珍稀拍品被投入市场交易,显示出委托人藏家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1936年,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写下“五百年来一大千”,这则赞誉与他的成就一样,被后世广为传颂。正是这一年,张大千创作了山水佳作《华山云海图》,此件画作以青绿技法的运用而光彩夺目。现场,《华山云海图》120万元起拍,经过现场多位藏家竞争,以667万元成交。因前序近画专场的竞争激烈,古代开拍之时已近11日晚9点,现场仍座无虚席,竞拍热度不减。从竞拍结果看,详实著录和清晰递藏依然对作品成交影响显著,帝王御笔颇为强劲。道光帝楷书《白龙潭龙神庙》匾额著录于《大清宣宗成皇帝(道光朝)实录》百二十卷,是道光帝即位后,次规模隆重地于密云县白龙潭进行祈雨并答谢龙神庇佑的实,也体现了文化中,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一种和祈愿。此件御笔,10万元起拍,师报价后,现场号牌举起一片,数位买家多次大幅报价,却即刻有加价跟上,价位迅速攀升,突破三百万后,竞争集中在三位买家,节奏略微放慢却相互紧跟,道光帝楷书《白龙潭龙神庙》匾额以529万元成交,这一价格也创下市场中道光帝御笔的高价。另一件御笔-乾隆帝《行书》写于洒金库绢,此件也成为本场溢价幅度高的拍品,乾隆御笔经过近二十分钟、数十轮激烈竞拍,以644万元成交。
大明弘治纹银一两寿字银币,面文中间为楷书直读“大明弘治年”,两侧为“纹银”、“一两”。背文为一的篆书“寿”字。真篆两书规整大度,娟秀和顺,“弘治”二字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铸“弘治通宝”小平钱中的一个版别甚为相似,颇具明代书体特点。包浆深灰色,陈旧老成,字口边道光滑,磨损自然。钱风相朴质无华,无任何纹饰。
将军罐,是陶瓷的珍品。—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琐,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