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
昌化鸡血石是特有的珍贵宝石,具有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般的光泽 ,历来与珠宝翡翠同样受人珍视,以“国宝”之誉驰名中外。昌化的鸡血石是特有的名贵石种之一。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西北的“浙西大峡谷”源头的玉岩山。鸡血石有一个绮丽的别称叫“印石皇后”。昌化鸡血石的工艺用途主要是制作、雕刻工艺品和原石欣赏等。昌化鸡血石形成于晚侏罗纪(约一亿年前)流纹凝灰岩中,是朱砂(HgS)在高岭石(Ko)与地开石(Di)之间不断渗染而成,摩氏硬度为 2~3 ,比重为 2.66~2.9 ,其成份为 AI2(Si4O10)(OH)2。发现与开采有1000多年历史, 广泛利用兴于明清时期。明代昌化鸡血石工艺品已成为皇宫和英国博物馆的珍藏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宣统等历代皇帝与后妃选昌化鸡血石作为玉玺。现代曾使用和珍藏两方大号昌化鸡血石,曾选昌化鸡血石作为国礼,馈赠前首相田中。郭沫若、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钱君淘、叶浅予等众多文化名流,与昌化鸡血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今,一个以采集,收藏,研究,展销为主的昌化鸡血石热,正风靡。昌化鸡血石文化及五大洲,尤其在,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及华人界更享盛誉。
“袁大头”钱币从1914年开始铸造,到1927年下令停止铸造,“袁大头”的铸造时间长达13年。其实,在1927年以后个别地区仍在继续铸造袁大头银元。据资料记载,9年和10年的“袁大头”钱币至少在1929年还在铸造。到1950年又重新铸造过。在初期,袁世凯像钱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清朝货币体制的紊乱局面,规格和成色高度统一,同时也缓解了各地军阀对经济的分割现象“存世量的多少才是决定钱币价值的重要因素,有不少钱币即使历史悠久,但其存世量仍旧很大,所以才不值钱。在古玩古董收藏界,‘物以稀为贵’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在古代,珍贵的钱币就是类似那种刚试铸了一些样币,然后就改朝换代了,像这类钱币之所以珍贵,因为存世量很少,很罕见。”
近代银元是近代历史的见证人,反映了我国近代金融兴衰,铸币工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也是钱币收藏的重要币种和主流币种之一。其中,银元因为这个特殊时期而显得更具备历史价值。虽然银元已经从历史舞台中退出,但银元的价值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发珍贵。
“百花不落地”纹饰通常出现在粉彩瓷器上,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画牡丹等大朵纹样,在周围加绘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朵图案,并且画有很精细的辅纹,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花之形状、大小、正侧,各尽其职,繁密之极。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即使是白地也非常珍贵。
从近几年品交易市场的成交记录来看,光绪元宝拥有的市场潜力,其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几年时间里,单枚光绪元宝交易价格从数十万到上百万走高。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光绪元宝的市场价值仍将继续上涨,除了收藏家的追捧外,还有大量投资者加入到这一板块收藏中,此币的升值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外销瓷的起源其实是比较早的。我们一般认为始于九世纪的晚唐时期。近上海博物馆黑石号沉船的展览,非常具有代表性。沉船里面,有一件长沙窑的瓷器带有纪年刻铭——“宝历二年”,就是公元826年。大学谢明良教授早对黑石号沉船瓷器做了研究。他考证了船上装载的各类瓷器,有越窑、长沙窑、广东的青瓷、北方的白瓷等,这些产品大致的年代也都是在九世纪的上半叶。因此推断这艘船大概就是在826年左右沉没,学界都基本认同,所以这是当时外销瓷输出的一个缩影。当然,现在的学者,如谢明良教授还有一篇文章讨论在出土的唐三彩,把外销瓷的起源推至更早。我们人想到唐三彩,通常都觉得是随葬的明器,但是唐三彩还有不少是日用器,包括外销输出的。朝鲜半岛、都有出土,而且数量还不少。在,很多唐三彩是在寺院里出土的。这些盛唐时期的三彩,时代应该在八世纪,而且数量很大。所以谢提出来,是不是这批在出土的唐三彩,也是贸易商品,而不是由遣唐使带回去的。他觉得有贸易的成分。这次上博配合黑石号沉船展而举办的“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上,北大的秦大树教授也认为,大规模陶瓷海上贸易是从八世纪后半叶开始,主要外销的陶瓷器是河南巩县窑产品,包括唐三彩和白釉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