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不收购不拍卖,看清楚在咨询。
广东女孩许迦羿Karman手指纤弱有力,一双灵动的眼睛如鹿一样警觉机敏,身体上的细枝末节暗示着她与生俱来的倔强与叛逆。两年前搬到景德镇,Karman从零开始学习制陶,曾经在成长经历中缺失的孕育与关怀的情感关系,在制陶的过程中逐渐被寻回。她将这看作是一场修行,而河床与陶土,就是她的心灵所栖。
湿土、捏泥、塑形、晒干、再装窑,Karman秉承着传统的制陶工艺,手捏陶土的过程无声且漫长,需要的心力可想而知:“陶瓷完全就是‘真的’。一旦自己体验过动手创作之后,它给你的感觉就像是一次修行。”Karman说道。她将每一个自己制作的陶器“视如己出”,除了制作过程的手工交付,还有情感的浇灌令其作品承载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脾性:“陶器特别像一个孩子。我从选泥巴的材料到上釉,然后到烧制各种不一样的试验的阶段,会有一种怀孕的错觉。你需要不停地去给自己补充知识、能量和营养去孕育这个孩子。”
[陶瓷]高古瓷、宋五大名窑、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官瓷。
[玉石]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鸡血石等。
[字画]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杂项]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绣品、紫砂壶等。
[家具]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
簠是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文献中又称“胡”或“瑚”。此器呈长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上有盖,盖与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成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早在4000年之前,中国的冶铜技术就已相当。殷、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盛时代。此时期的器、日用品及装饰品之类,无不以青铜为主。青铜簠(fǔ)产生于西周时期,结束于战国,并在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其用途与簋相仿,属食器。因在祭祀时用于盛稻粱,故称“祭祀盛粱器具”。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迹。是青铜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至今尚未有专门的论著。研究以青铜簠为研究对象,不仅拓宽了青铜文化研究的领域,而且对于探讨两周时期的历史、礼制以及社会生活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考古发掘资料,兼收历代著录所见传世铜簠,运用统计学、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等主要方法对青铜簠的定名、类型学、分期断代、器物组合、地域特征以及铜簠的起源和衰亡分别进行了探讨。
永乐官窑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青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 (1405-1431),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
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此藏品为明永乐青花一束莲纹抱月瓶,此抱月瓶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青花发浓艳,釉白中闪青。瓶心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缎带束在一起,故有“一把莲”之称。内外壁分别饰缠枝四季花卉纹,内口沿绘波浪纹一周,外口沿绘卷草纹,构图疏朗有致。莲花是中国的传统纹样,有高洁清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缠枝花卉纹,寓有“生生不息”之意。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瓷,“一把莲”成为典型的装饰图案,构图疏朗,赏心悦目。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德青之豪迈气概,深得水墨神髓。胎釉温润,宝光内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