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如果您手上有收藏品需要鉴定,请添加我的微信(电话微信同号),不收购不拍卖,看清楚在咨询。
瓷器造型外观:主要用于瓷器的鉴别。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极为细腻纯净,绝大多数胎体轻薄,一些小杯胎薄如纸,几乎呈半透明状。常见瓶、盘等露胎无釉的底足上,有较多的黄褐色或者黑褐色斑点,称为“米糊底。”釉质细腻润泽如脂玉,釉面平滑光润,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色,含有小而密集的气泡。
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所以但凡是一件老东西肯定是有包浆的,观察包浆的老气程度是古董鉴定最简单的第一个小方法。
定窑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但唐代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出现了一次本质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在施化妆土,胎釉呈现精和薄的特点。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以精细白瓷著称,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偏黄,俗称土定;紫者为紫定;黑如漆的为黑定,红者为红定,珍稀传世少。由于质量、风格淡雅,在北宋末年曾被选为宫廷用瓷。
众所周知,民藏,藏富于民是我国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大繁荣,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文物领导也曾指出,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近年来,我国民间收藏人群异军突起,收藏人数已接近一亿。据国家文物统计,目前有民办博物馆2000余家,仅仅这些博物馆就收藏各类文物上千万件,这还不包括民间收藏。面对如此巨大的收藏市场,我国也了一系列来支持鼓励收藏。《文物保护法》第50条明确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5种方式合法收藏文物: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文物商店购买;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大白尊”又称“太白坛“,因摹仿诗人李太白的酒坛而得名。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竹罩,故又称”鸡罩尊“。是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文房中的注水器。虽然豇豆红和郎窑红同属铜红釉,但豇豆红的含铜量比郎窑红要高出四倍之多,是康熙晚期才创制出的新釉品种。因泽晶莹,与豇豆皮颜相似而被称为“豇豆红釉”。又因豇豆红是一种呈多变的高温釉,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各异,有的粉红中泛著深红斑点,有的则在浅红中疏露著绿斑。因而,喜爱收藏的人们赋予它们如“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大红袍”、“正红”等美丽的名字。豇豆红烧制难度很大,成品率低,是专供宫廷御用之物,稀少珍贵。此器釉艳丽夺目,为康熙时单釉瓷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