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捕风捉影的说法,是外国一些所谓“中国瓷器专家”(如布卓尔),竟贸然引用日人矢部良明之推断,妄指元代青花瓷器,乃景德镇工艺师向波斯人学来的。这种如瞎子摸象、妄自臆测的说法十分可笑;盖元代末期时,波斯人还不懂烧造瓷器,只会在白釉陶器上用钴料作釉下彩。外国专家连“陶”与“瓷”也分不清。
青花瓷在我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在我国陶瓷开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以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青花瓷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14世纪中期青花[鬼谷下------价格:RMB2,780,000----日期:2017-02-10
青花鱼藻纹折沿盘--------------价格:RMB2,960,000----日期:2017-03-08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价格:RMB3,380,000----日期:2017-06-12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价格:RMB1,670,000----日期:2016-03-15
14世纪中期青花[鬼谷下------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7-11-11
近几年青花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永乐青花花卉龙纹扁壶--------价格:RMB3,860,000----日期:2016-08-22
14世纪中期青花[鬼谷下------价格:RMB2,160,000----日期:2017-01-23
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7-05-02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11-18
青花云龙纹大口梅瓶------------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6-09-20
青花瓷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萌生于唐,但由于胎质疏松,瓷化程度低,故有学者称之为“白釉蓝彩陶器”。到了元代后期,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借鉴磁州窑和吉州窑釉下彩绘技术,引进西亚“高铁低锰”的钴料,才将青花瓷器创烧成功。在远销至世界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纪前后的青花瓷,以其精湛的工艺而享誉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元青花瓷在国内约100件,国外有200多件。
此六方瓶高66厘米,如此高大者,胎土不失精淘细筛,含瓷量高,造型规整端庄,釉面平整光洁,得以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各方面技术发展成熟才能。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一直是拍场重点,其形制肇始于雍正朝,流行于乾隆前期,为唐英任景德镇窑厂督陶官期间制作,故精美绝佳,其价值不言而喻。早在2006年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七百多万人民币卖出,后续几年的价格基本在千万以上,其珍贵性被市场认同。现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国内大型文物机构皆珍藏此类乾隆朝青花六方瓶。
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在一次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也使得收藏界开始更多地关注明代的青花瓷器,而在这其中又以永乐和宣德时期的藏品受追捧。
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