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10 05:45
此收藏品是"大明弘治年制"款,盘直口弧壁,底微凹,圈内收,通体施黄釉,内白釉闪青,里心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弘治时期著名的品种是黄釉,换句话说,弘治的黄釉瓷器是明代著名的品种之一。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器型主要有盘、碗、尊等。
明代弘治时期的瓷器风格和上一朝成化的瓷器极其相似,相对明早期还是颇显柔弱,但是明代的弘治皇帝在历史上所受赞誉却是颇高的,他驱逐奸佞,任用贤臣,励精图治,曾使明朝一度中兴,也有史学家将弘治一朝时期称之为“弘治中兴”,在明代的历史上仅次于明早期的洪武、永乐、宣德三朝。我们在讨论明代弘治瓷器鉴定的时候不能忘记弘治皇帝其作为。
娇黄釉是一种低温釉,黄色娇嫩,故称娇黄,俗称“鸡油黄”,又因以浇釉法施釉,又被称之为“浇黄”。据有关文献记载,娇黄釉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曾名噪一时。明代弘治时期,娇黄釉釉面光亮,淡雅悦目,公认为历史高水平,与宣德时期娇黄釉相比,更精细油润。此瓶双龙附于颈部及肩部为双耳,双龙体型纤细,为此瓶增添美感。腹部暗刻龙凤纹,刻制笔法细腻灵活。整器保存完好,值得珍藏。
黄釉,因其谐音“皇”,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见黄色专用于祭地神。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大约八百摄氏度的低温中烧制而成。"黄"与"皇"同音,因此黄釉是皇家控制严格的一种釉色,专为皇帝日用或祭祀使用。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弘治朝为有名,其色泽均匀娇艳,因采用浇釉法施釉,故又称为"浇黄"或"娇黄"。
这一时期的黄釉瓷与成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深,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较之成化时期那类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与正德、嘉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要浅淡,可以说弘治时期的黄釉深浅适中,恰到好处,因此在陶瓷历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