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不少天子拥有尤物无数,纵欲于奢华淫乱的生涯中。乾隆也有尤物三千,但尤物并不是他主要的消遣工具。相对于尤物,他更爱美玉。
早在乾隆整理吏治时,就对玉石这种雅致的奢侈品情有独钟。每年各地官员上供朝廷,总少不了美玉,这能讨得乾隆欢心。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发不行摒挡,总是想尽措施谋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贡之外,他允许上贡的官员随时纳贡,多的官员一年可以上贡三十多次,为了能获得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于市场价钱的钱回赠上贡官员。
但是清朝的开支和皇家开支是分开的,作为一国之君的乾隆不可能随便动用国库资金。为满自己欲望,他不得不采用了和公式的馊主意:凡是朝廷犯错的官员,如果没有妨碍大清社稷安全的,交些银两上来就可以免除罢官的惩罚,这些罚款将由和公式转交给乾隆私用。有了这笔资金后,乾隆更加狂热收藏玉石,到了晚年时,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万件。空闲的时候,乾隆每古玩会把这些古玉拿出来擦拭,抚摩,把玩。痴迷美玉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迷恋美色的欲望,那些后宫的佳人真是备受冷落啊!
乾隆爱玉成癖,清代宫廷玉器的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媲美的。当时宫廷集中了全国的玉雕设计师和匠师;乾隆也控制了玉源地,宫廷掌握了优质的玉材,碾制出了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
清乾隆玉笔洗瓷器鉴定专家评:喜苏州玉器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乾隆玉圭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乾隆白玉圭------------------价格:RMB2,220,000----日期:2016-09-25
商玉圭------------------------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7-06-07
边景昭海青玉圭图立轴设色绢----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7-08-05
青玉圭------------------------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7-11-26
清十八世纪白玉四龙珮及白玉----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7-03-20
近几年清乾隆玉圭市场成交的价格:
晚期兽面纹玉圭----------------价格:RMB2,970,000----日期:2017-08-22
人纹玉圭----------------------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7-10-07
清乾隆白玉圭------------------价格:RMB3,190,000----日期:2017-12-08
海青玉圭图立轴设色绢本--------价格:RMB1,940,000----日期:2017-03-03
清十八世纪白玉四龙珮及白玉----价格:RMB1,490,000----日期:2017-01-02
玉圭玉质青色,有青黑色条纹。玉圭分上下两段,上部浮雕日月星辰与山海图案,下部阴刻楷书“乾隆年制”款。玉圭取青色,是承《周礼》“以青圭礼东方”之意,故其名曰“青圭”。又因玉圭上下两段玉质成分稍有不同,用手抚摸会产生温差,世间俗称“温良玉”。此圭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赐予岱庙,为泰山“镇山三宝”之一。
《诗经》中有“谦谦君子,温婉如玉”之说,汉代许慎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滋润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人们爱玉,受“君子如玉”的传统看法浸润。玉石经恒久佩带之后,受人体皮肤的影响,自身的光洁度等也会有所改变,昔人以为这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自然对玉有好感。可是,掀起玩玉热潮的是乾隆。乾隆云云嗜玉,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员为讨好乾隆,随处搜求好玉进献,自然也发动了玩玉的民俗。
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一怕油:古玉如果没有盘出包浆怕有异味之油如机油,柴油,核桃油。生坑之玉怕身上的汗油,因为汗油会堵塞玉肌,不利于吐灰。
二怕腥:古玉如果没有盘出包浆,怕有腥味之物,玉遇到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的气味价格大跌。
三怕冷热变化:睡觉洗澡一定要取下要不会因为冷热差异随后断裂
玉本身的质地是指它的矿物属性及产地;二是指质的变化,这就和沁分不开了,有沁才能有质的变化,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古玉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次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结晶体、竹叶状次生物、针状结晶、蚂蚁脚、霉点、鸡骨白、皮壳、蛀孔等。
就拿《桐荫仕女图》这件作品来说吧,整块玉石被从取走了一件碗坯后,苏州工匠将余下的质料琢成了一件描绘江南庭园景致的器物:圆门内外是茂密的蕉叶和玲珑的假山,两扇半月形门扉虚掩,门内外各伫立着一位白衣少女,透过门缝相互窥望。这件充满浓浓情谊的玉雕,是玉匠巧妙使用废物、善用玉本有的颜色举行设计的结果。在乾隆眼中,这件玉器甚至可以与春秋时期的和氏璧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