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嘉德不对外征集欧泊石原石我有藏品想送进去

时间:2018-02-07 05:13

  从近10年的珠宝市场来看,欧泊属于价格快速增长的类型,但不属于暴涨类型,其中因为升值因素较多,而炒作因素较少,价格方面属于“健康”发展的品种。10年平均下来,欧泊升值的幅度大概在10倍上下,2001年前后售价30万元的50克拉欧泊原料石,而今的卖价大约在150万元。为此,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欧泊属于健康成长、可以逢低买入的珠宝。

  欧泊石的硬度不高,和玻璃不相上下,具有玻璃至树脂光泽,非晶质体的结晶状态,放大检查的话,色斑呈不规则片状,边界平坦且较模糊,表面呈丝绢状外观。欧泊石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比如幻彩效应,猫眼效应,不过后者非常稀少。

  硅粒的直径决定了欧泊颜色的分布范围,小的硅粒会使欧泊产生通常的蓝紫色,反之会产生珍贵的红色。同样一款出自澳大利亚的黑欧泊,仅重4.31克拉,商家叫价66万元,可见有价值的黑欧泊甚至比钻石还有价值。

  很多皇室贵族都喜爱欧泊,如法国拿破仑皇后约瑟芬就有一款“燃烧”的欧泊项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买了很多欧泊珠宝送给她的五个女儿。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欧泊石原石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欧泊石镶金工艺吊坠项链——----价格:RMB1,750,000----日期:2016-11-23

  欧泊石------------------------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6-10-18

  约700克拉天然黑欧泊石------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7-03-25

  天然欧泊石吊坠----------------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6-03-02

  约700克拉天然黑欧泊石------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6-06-16

  近几年欧泊石原石市场成交的价格:

  欧泊石伴钻18K白金戒指------价格:RMB2,590,000----日期:2017-08-10

  欧泊石双金镶钻戒指——“遨----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7-11-08

  83克拉欧泊石K金镶钻戒------价格:RMB3,870,000----日期:2016-08-27

  83克拉欧泊石K金镶钻戒------价格:RMB2,140,000----日期:2017-04-19

  欧泊石双金镶钻戒指——“遨----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7-09-07

  在这里有这样一块宝石,它圆润透明,内里透着七彩的色泽,不再需要透过石头辨别,它赤裸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一股仿佛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它特有的神秘。它取名欧泊,是英文OPAL的音译,源于拉丁文Opalus,也有人把它翻译成澳宝,意思是“集宝石之美于一身”。在古罗马时代欧泊就已被人所知,那时人们认为宝石是带来好运的符,欧泊象征彩虹,寓意带给拥有者美好的未来。据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记载,元老院的元老诺尼有一块非常漂亮的欧泊,他非常喜爱,当时的统治者安东尼让他献出来,否则将流放他。结果诺尼宁可选择去流放也不肯把欧泊献给安东尼。可见欧泊的魅力之大!

  通常将天然欧泊分为两大类:“普莱修斯欧泊”和“普通欧泊”。普莱修斯欧泊色泽明亮、能呈现出充分的变色游戏,比较稀有和珍贵。白欧泊就属于普莱修斯欧泊,也有人把它叫作“牛奶欧泊”。白欧泊呈现的是浅色的胚体色调,主要出产在澳大利亚南澳州的库伯佩迪。色彩十分漂亮,品质也较高。与那些已知的宝石相比,欧泊还很新,尽管欧洲人知晓欧泊已经上千年,但直到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高质量的欧泊,欧泊才流行起来。近年来很多珠宝商对欧泊热衷起来,所以大众才会渐渐见识到欧泊的美丽。

  据悉,在欧泊矿区开采出来的欧泊中95%都是普通欧泊,通常只有白的、灰的或者黑的一种颜色。剩下的5%中是有一些色彩的等级欧泊,不过其中的95%也只是普通的等级。也就是说,开采量中只有大约0.25%才可以称做真正有价值的欧泊。

  近年来,在国内珠宝界刮起的“彩宝”旋风,使众多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于彩宝的佼佼者“欧珀”。

  欧珀(OPAL)被称之为澳大利亚“觅远”的“欧泊”,是国际公认的六大名贵宝石之一。源自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宝石于之美于一身”、与钻石誉为“美丽宝石”!太阳王路易十四甚为钟爱收藏欧珀并藏于凡尔赛宫。莎士比亚认为欧泊“那是神奇宝石中的皇后”,曾在《第十二夜》中写道:“这种奇迹是宝石的皇后。”

  被誉为“美丽宝石”的欧泊虽然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使用、鉴赏历史,但是,西方市场中上品黑欧泊的价格直逼钻石——每克拉售价高达3万美元;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浸淫在玉文化之中,对形形色色具备宝石五彩但不具备“玉之五德”的欧泊似乎不像西方人那样痴迷,鲜有人为之一掷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