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银元宝的市场热潮已逐步显现。尽管不少品种的价格在近两年中出现了翻番走势,但如果结合这些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可以认为元宝的投资价值尚未被真正挖掘,其潜力依然巨大,后市的扬升空间仍然非常宽广。
金元宝(goldco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在中国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约定俗成的通称。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代金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千金壹两”金宝------------价格:RMB3,370,000----日期:2017-05-26
民国华俄银行金宝--------------价格:RMB1,820,000----日期:2017-04-11
“景福珠宝有限公司”一两金----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7-06-03
“周大福珠宝金行”五钱金------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7-11-22
清·“囍”字一两金宝----------价格:RMB1,570,000----日期:2017-02-09
近几年清代金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千金壹两”金宝--------------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7-11-03
清·“天津天增和十赤”二----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7-12-26
清·上海“泰康润泰烩赤”一----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04-08
千金壹两”金宝--------------价格:RMB2,760,000----日期:2016-10-21
清·“天津天增和十赤”二----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6-02-07
在2006年6月4日由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件极珍罕的元代王开权铺五两金锭(重185.4克),拍卖前的估价是4万元,但后的成交价高攀到15.4万元,让不少老道的投资客也大跌眼镜。
而另一件清末民初兰州永庆丰上上赤五两金锭(重151克)也从25万元拍至58万元易手,加上买家10%的佣金,成交价为238万元。
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河”字的戊子钱。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批机制币,不再为方孔圆钱形状了,此后相继在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在收藏市场里,前几年只卖两三千元的浙江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70000元,原先只卖1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40万多元,如是品相好的则涨到了六七十万元,特殊的官铸精品甚至涨到了一百多万元或更高。
2007年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为例,上拍成交金银锭共299件,成交额6665.6万元。其中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终以156.8万元的天价成交。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的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先后铸行过“光绪元宝”和“元绪重宝”,“光绪通宝”,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步减至八分,后减至六分,该钱书法为楷书,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
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早期的金银锭成交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位,特别是在2006年,一系列的高价在市场上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一枚南宋25两金铤(切半),成交价达到了121.45万元;在上海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春拍上,元代王开权铺五两金锭,估价14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5.4万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追逐这些拍品,不如关注一下清以及清以后的金银锭。
上海古玩古玩心秋拍于10月8日落幕,总成交额达到了41.9亿港元,大幅超越此前估计的28.8亿港元,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国际拍卖行在亚洲历来高的总成交纪录。这一结果给2012年以来低迷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是否回暖还有待观察,“只能说市场开始弱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