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掐丝珐琅技术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到元明清时期,开始被宫廷所垄断,成为皇家的专享之物,及至18世纪一直被历朝统治者所喜爱。据张颖介绍,尤其是清朝的皇帝,虽然清宫里面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但是他们对景泰蓝却有着特别的青睐。
究其原因,张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清朝的皇帝对于繁缛、大气的艺术风格尤为喜爱,而景泰蓝恰恰是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另一方面是因为景泰蓝以铜为胎,而那时铜在中国属于非常珍贵的材料,需要从外国进口。材质本身的稀缺性再加上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使得景泰蓝也成为了能够体现皇家富贵之气的艺术品。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乾隆年制景泰蓝香炉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中期景泰蓝香炉--------------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6-19
景泰蓝兽香炉----------------价格:RMB2,510,000----日期:2017-10-15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圆鼎龙耳----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6-09-15
景泰蓝缠枝花卉双辅首凤纹铜----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11-24
景泰蓝缠枝花卉双辅首凤纹铜----价格:RMB3,230,000----日期:2017-04-25
近几年乾隆年制景泰蓝香炉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中期景泰蓝香炉--------------价格:RMB1,140,000----日期:2016-11-13
景泰蓝缠枝莲香炉--------------价格:RMB2,670,000----日期:2017-01-04
景泰蓝兽香炉----------------价格:RMB1,560,000----日期:2017-04-23
景泰蓝香炉--------------------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11-14
清乾隆景泰蓝五层大香炉--------价格:RMB1,760,000----日期:2017-05-03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古董景泰蓝曾是海内外艺术品拍卖的主角。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盒”成交价为1057万港元。景泰蓝市场的时代出现在2005年之后,国内外市场热火朝天,五六年间高价迭出:2008年佳士得巴黎春拍,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以652.8万欧元成交,但这一世界纪录很快被刷新,2008年北京中贸圣佳春拍,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成交;2010年12月,香港收藏家刘銮雄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豪掷1.295亿港元,竞得一对雍正时期的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景泰蓝工艺原是由波斯传入中原,明朝时,景泰蓝工艺为宫廷独享,清廷入宫后,发现了许多明朝留下的好东西,他们对一种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底衬色的工艺品十分喜爱,便开始着力搜寻、研究。这些物品大多数都没有款识,只有少数有“景泰年制”的铭文(也有几件有“万历”的铭文),于是清人便以为此种工艺源于景泰年间,并将其称为“景泰蓝”。此后,清廷也开始大量制作景泰蓝工艺品,及至乾隆中期时,甚至民间也出现了景泰蓝工艺,发展可谓兴盛。
仔细打量炉身上的鎏金,显见其经过两次鎏金过程,且所用金粉并不一致;两侧的兽耳也像是后来加制上去。通过对此炉的时代风格、冶金技术、珐琅材料、掐丝工艺的仔细鉴别,结合我个人长期搞古玩收藏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底蕴,在和多位文物鉴赏专家交流后,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此炉当是结合明清两代制造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景泰蓝工艺原是由波斯传入中原,明朝时,景泰蓝工艺为宫廷独享,清廷入宫后,发现了许多明朝留下的好东西,他们对一种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底衬色的工艺品十分喜爱,便开始着力搜寻、研究。这些物品大多数都没有款识,只有少数有“景泰年制”的铭文(也有几件有“万历”的铭文),于是清人便以为此种工艺源于景泰年间,并将其称为“景泰蓝”。此后,清廷也开始大量制作景泰蓝工艺品,及至乾隆中期时,甚至民间也出现了景泰蓝工艺,发展可谓兴盛。
近年来,掐丝珐琅的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激发起来。珐琅器作为市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凭借近年来拍场上的不俗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