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宝贝属紫砂材质,壶体色泽沉静凝重,整器质地晶莹通透;壶盖顶端系有螺纹双环,巧妙精致;壶铭正面刻有“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反面刻有“胭脂含脸笑,苏合裛衣香。”的诗句,温润朦胧的诗句寓意深刻,再配上印于壶神的朵朵繁花,纹路华丽、清新自然。紫砂之艺,素有写生传神之术,曼生便是此中的佼佼者。壶身色泽呈渐变色,对于藏家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堪称紫砂壶窑变之。
曼生壶指的就是由陈曼生设计、杨鹏年制作的紫砂壶。陈曼生在离宜兴不远处的溧阳当过县令,这期间陈曼生与杨鹏年有过十分密切的合作。这种设计稿后定型为十八种样式,这就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曼生十八式",其中较为明确的记载有"台笠壶"、"合欢壶"、"匏壶"、"井栏壶"、"方山壶"、"石兆壶"等。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陈曼生紫砂壶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路大荒旧藏杨彭年制陈曼----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10-13
清嘉庆-道光陈曼生制钧釉金----价格:RMB2,980,000----日期:2017-04-18
清杨彭年制陈曼生为江听香铭----价格:RMB3,870,000----日期:2016-11-15
陈曼生------------------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7-02-06
陈曼生杨彭年款紫砂扁灯壶------价格:RMB1,240,000----日期:2016-09-26
近几年陈曼生紫砂壶市场成交的价格:
陈曼生杨彭年款紫砂扁灯壶------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7-10-13
清陈曼生、杨彭年合作延年壶----价格:RMB3,190,000----日期:2016-01-05
清陈曼生紫砂壶----------------价格:RMB1,850,000----日期:2016-01-13
清嘉庆陈曼生製寿山诗文印盒----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10-08
清嘉庆陈曼生铭紫砂石铫式提----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7-06-13
有关陈鸿寿的生平资料很多,但多重复讹错,能用者甚少。其实曼生一生以幕客身份居多,他的众多名号如“种榆仙吏”、“夹谷亭长”等都是这一时期活动的佐证。曼生于诗、古文、词、书、画、金石、篆刻皆擅胜,长才名盛。“尝以书记游幕府间,引来当时名公争相延礼之”。实际他做到县官已届中年。文史中有说他是荆溪(宜兴旧称)的县官。如民国年间李景康、张虹所编《阳羡砂壶图考》中指出“曼生宰宜及制壶当在嘉庆二十一年左右。曼生宰宜仅一任。”不知所谓何据,但据查光绪八年刻本《宜兴荆溪县新志.乾嘉年间职官表》中根本无“陈鸿寿”之名,另外曼生制壶也不能定格在做官以后。上海博物馆藏《曼生铭竹节砂壶》,由金山县一座嘉庆八年的墓中,墓主乃王玷山,为湖北宜昌府候补道,卒于嘉庆五(1800)年,三年后入葬。此壶至迟也要嘉庆五年制成,那时的陈曼生年仅三十二岁,尚未拔贡,此壶的匠人名款盖的则是“万泉”印,那么此物的又可佐证曼生癖壶由来己久,且合作匠师亦不止杨氏兄妹矣。
清代的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称赞陈曼生为官“廉明勇敢,卓著循声,创文学,修邑志,办赈之善,为大江南北”。陈曼生不仅为官清廉刚正,而且才识俱佳,精通诗词、书画、金石、篆刻等,笔意倜傥,纵逸多姿,声名波及,映照海内。
陈曼生因为喜好紫砂工艺,曾经绘画出十八砂壶的图样,邀请杨彭年和邵二泉等制壶,并在壶上刻铭,被后世称为“曼生壶”。“曼生壶”融入文词之心、书画之韵、金石之味,一气呵成,浑然雅致,于是“艺林争宝之,得其一枚,珍逾拱璧”。
1977年,在上海金山县的一座清代墓葬中了一把刻有陈曼生铭款的紫砂竹节壶。此壶通高8.8厘米,腹高6.5厘米,腹径12.2厘米,嘴长3厘米,鋬宽3.7厘米。通体紫里透红,以竹段、竹节、竹叶作装饰,壶身稳重挺拔,壶嘴刚直遒劲,壶盖合口严密。
在紫砂壶收藏圈里几乎没有不知道曼生壶的。曼生壶由陈曼生设计,杨鹏年制作。陈曼生就是陈鸿寿,鸿寿是名,曼生是号,紫砂圈更熟悉的是这位书生的号。
陈曼生活动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却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投资人所提起。这是由于他做过溧阳的县令?还是由于他精通琴棋书画、身为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书房的斋名唤作"桑连理室",很奇怪的四个字,这里面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杨鹏年常常在他精心制作的紫砂壶上用"阿曼陀室"的四字印章,这和陈曼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于饮茶习俗的改变,紫泥砂壶勃兴于明中期,为了品茗也为了雅兴,文人士大夫大都爱惜此物。在陈曼生的文人生涯中,书画金石,样样精湛,并爱阳羡砂泥,兼美制壶之癖,大力实践。因此案犊之暇,辩别砂质,创立新样,据传曾设计有砂壶十八式样或更多。延请当时的制壶名工杨彭年等人抟泥制作,又与同寮幕客等共同撰制壶铭,“创意造型,范为茶具,艺林争宝之;得其一枚,珍逾拱壁,至今称为‘曼生壶’”。值得一提的是,溧阳比邻紫砂都城宜兴,产茶也极好,所以曼生宰邑期间得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能够充分持续他早年雅好砂壶的热情和意气,与当时的陶工、胜流一同创作捏制欣赏,遂成壶艺发展的佳话。在溧阳任上该是陈曼生为意气风发的一段人生纪念,曼生逸事于此也极矣。此后他调任河工,看似擢升,但《陈曼生尺牍》通曼生就有:“两帅欲弟改河工,断难承教”之语,后又多次提及“河务棘手之至”(见《陈曼生尺牍》①,再优游飘逸也不堪许多重压,终于在任上病逝,距溧阳之任仅五、六年光景,也是天妒其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曼生井栏壶》,壶上铭文纪年为“壬午二月”,这该是曼生后的绝唱吗,壬午年正是道光二年,此壶底镌“为官心存君国”,更是令人憾叹,陈鸿寿的生平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