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嘉德拍卖田黄兽钮章料流程

时间:2018-02-01 05:15

  在去年秋拍中,一块重量只有131克的田黄素章,以600万元起拍后,终以1030万元落槌,加上交易手续费,单价达到了9.04万元/克,创造了当代田黄在拍卖会上的成交新纪录。此次春拍“又栩款田黄石素章”,将以450万元起拍,能否创出新纪录,成为一大悬念。

  此外,由于田黄原石形状不规则,切割章料损耗很大,因而极少切章,以往福州的拍卖会上,田黄石大多以随形章或摆件的形式出现,此次亮相的田黄主要是方章。

  田黄石素有高雅、品位的文化内涵,但目前市场上,田黄石石材极度缺稀。田黄石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如今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石早已是无价之宝。据调查分析,田黄产地范围极小,只有福建福州市寿山溪沿线不1平方公里的水田。至今,此块水田已经经过数百年的挖掘后,当地在民国时期已出现“久不产石”的现象,近20年来,当地又掀起了一轮扫荡式挖掘,区域内的田土已经被重翻了数遍,现在就连指头大小的“田黄仔”也难觅踪影了。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田黄兽钮章料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田黄雕兽钮方章料------------价格:RMB3,370,000----日期:2016-04-22

  田黄兽钮章--------------------价格:RMB3,540,000----日期:2016-07-16

  清田黄雕瑞兽钮方章料----------价格:RMB2,310,000----日期:2016-05-27

  田黄冻石雕瑞兽钮招财章料------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6-09-23

  田黄石雕兽钮章料--------------价格:RMB2,340,000----日期:2016-09-25

  近几年田黄兽钮章料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田黄兽钮章------------------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7-03-22

  清田黄雕兽钮方章料------------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7-11-12

  田黄冻石雕子母兽钮龙纹章料----价格:RMB2,720,000----日期:2016-08-09

  寿山石瑞兽钮印章料------------价格:RMB2,540,000----日期:2017-04-08

  民国田黄方章料----------------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09-23

  田黄价格真正被直线拉高的,是在200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出的一方乾隆御用闲章,重123克,印文为“契理在寸心”,成交价格为790万港币,折合每克为6万4千元。2006年11月,同样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重200克、由清初寿山石雕刻鼻祖,杨玉璇雕刻的田黄瑞狮镇纸,以人民币3932万元成交,加上佣金后,价格达到4167万元,折合每克价格为19万元。

  田黄石石材的极度缺稀,直接导致田黄石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急剧升温。而今民间“易得,田黄难求”、“一两田黄三两金”更暴露了田黄石受追捧的热度,田黄石近些年来身价“翻番”是大势所趋。有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寿山石拍卖市场上成交金额从2009年春拍0.119亿元涨至2012年秋拍0.9671亿元,其中在2011年秋总成交金额达到2.4932亿元制高点。虽然分析近几年来寿山石拍卖市场的情况对整个拍卖行业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以给拍卖行、收藏家和投资者对田黄石很大的信心——田黄石正在火爆升值中,大家都无法忽视对田黄石资源的争夺。直至2014年,田黄石价格继续一路上涨,前景可谓大好。

  古有百黄不得一白之说,早在清代乾隆时期,田白已被视为珍稀之物。古文还曾记载乾隆时有田白比田黄更珍贵的说法。在今年1月举行的西泠印社拍卖会上,一方清中期田白双螭钮章,质凝如脂,重量超过了233克,成交价达到了207.2万元,堪称田白中的珍品。

  除了用于印材之外,比较大型的田白经过精雕之后,还可以作为供石。在2004年天津国拍的秋拍中,有一件田白雕九龙纹供石,顶部随形深浮雕十余条穿云绕身的螭虎龙,还有双钱、燕刀币、布币、如意散布其中。石纹小缝中,仙草、灵芝缀点其上,赋予此珍稀绝品无限的生机和灵气。同时,经过工匠的精湛雕刻之后,将石中半透明的石肌如鲜剖萝卜(亦称“萝卜纹”)般展现得一览无余,这件供石的成交价为61.6万元。

  另外,同样由郭懋介创作的107g田黄石圆雕作品《皆大欢喜》摆件也在“田黄珍品专场”中现身,其圆雕的风格无疑成为了这件作品的亮点,由于惜材因素的影响,当代田黄雕刻怕损耗重量,由此导致圆雕田黄作品更为稀少,更具升值潜力。另一件重达153g的田黄石圆雕作品《劲节》摆件则出自寿山石雕刻大师冯志杰之手,作者曾撰文称,在他众多以竹为题材的作品中,此作是他满意的。可见其升值潜力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