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上海哪家公司成交过观音送子玉壶春瓶

时间:2018-01-31 03:26

  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玉壶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已从宋代的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器。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早期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还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风格,外廓曲线与下腹曲线的转折比较明显,有些憨笨的感觉,比不上元代玉壶春瓶造型的优美与舒朗。发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壶春瓶的造型趋于细腻圆润,优美流畅。明代的玉壶春瓶以青花品种为常见。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观音送子玉壶春瓶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6-07-09

  珐琅彩花卉纹玉壶春瓶----------价格:RMB2,770,000----日期:2017-09-14

  青花八方四开光凤纹玉壶春瓶----价格:RMB2,540,000----日期:2017-09-28

  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价格:RMB1,690,000----日期:2017-02-09

  青花凤穿花纹玉壶春瓶----------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7-25

  近几年观音送子玉壶春瓶市场成交的价格:

  红底描金喜鹊登梅玉壶春----价格:RMB1,410,000----日期:2017-06-23

  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价格:RMB3,430,000----日期:2016-07-13

  红底描金喜鹊登梅玉壶春----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6-04-25

  清雍正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价格:RMB1,290,000----日期:2017-03-06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玉壶春--------价格:RMB2,890,000----日期:2017-01-19

  送子观音是汉族民间的重要信仰之一。旧时中国人,尤其是妇女,崇拜佛教中的观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观音能够送子。观音在佛教中并不是高神,但由于有了送子功能,其在中国的影响要比佛祖释迦牟尼大得多。可以说,平常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观音的,但知道释迦牟尼的却并不很多。观音的寺庙遍布中国,观音的塑像,无论是被当作工艺品,还是被当作尊神,也常见于普通人家。观音是随着佛教而进入中国的。观音进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

  玉壶春瓶与梅瓶、赏瓶并称为“瓶中三宝”,是器物美学发展史中具代表性的造型。许多瓶类都是以这三种造型为母本,延伸创作出的。三种瓶型相比,玉壶春的造型为经典。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更显女性阴柔的丰满与纤细,所以不少收藏家也习惯称之为“女性瓶”。玉壶春瓶尺寸较为矮小,“S”型的设计更能迎合人们抓取物品时的习惯,更适宜在手中把玩观赏。而明初大花大叶的潇洒风格与釉里红展现的奔放热烈更加凸显舞魅,红彩卷草纹装饰的喇叭型瓶口犹如带彩的双唇,倾吐胸中的躁动,给人以美的享受。故而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倍受收藏大家的垂涎。

  苏富比于6月12日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亚洲艺术精品拍卖会,各类藏品奇珍荟萃,引发藏家激烈竞拍。苏富比亚洲艺术部负责人卡洛琳舒尔滕表示,本次拍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再次表明几经甄选的罕见瑰丽珍品对广大亚洲藏家而言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类藏品不但出处明确、保存完好,而且估价也十分符合市场预期,因此迅速成为拍会中的有力竞逐佳品。

  “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异祥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汉族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