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早期因经历秦汉之战,开国之初,经济匮乏,各种工艺新老断层,制镜难以形成自己特有风格,所以早期的镜式主要沿用战国时期的镜式,以蟠螭纹镜式为主体。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第三号墓一面“缠绕方连四蟠螭镜”,主纹为四组蟠螭纹相间缠绕,地纹为云纹。此墓木牍上有“十二年二月”纪年,据考证应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同时也有部分镜式加铸了铭文。
中国古代制镜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开始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在民间普遍流行,中国铜镜的历史映照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汉镜在中国漫长的制镜史中所占据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汉镜无论在工艺还是文化上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汉代铜镜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汉代四鸟规矩镜----------------价格:RMB1,520,000----日期:2017-06-02
汉代内清重圈铭文镜------------价格:RMB2,570,000----日期:2017-04-24
汉汉代四兽纹铜镜--------------价格:RMB3,710,000----日期:2017-05-23
汉汉代四兽纹铜镜--------------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7-07-15
汉代内清重圈铭文镜------------价格:RMB2,530,000----日期:2017-12-16
近几年汉代铜镜市场成交的价格:
汉代四兽镜--------------------价格:RMB2,110,000----日期:2016-01-26
青铜镜两枚--------------------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6-08-27
十二生肖青铜镜----------------价格:RMB2,550,000----日期:2016-10-21
青铜镜青铜镜------------------价格:RMB2,430,000----日期:2017-01-17
汉代战国铜印玉印铜镜共--------价格:RMB3,290,000----日期:2016-04-21
一直是市场宠儿的唐代铜镜,以其雍容华丽、富贵大气的外形和气质征服了众多藏家。不过这种见仁见智的气质主要取决于藏家的审美观。战国铜镜主要特点是纹饰繁缛、制作精细,汉代的铜镜以图案取胜。“其实每个时期的铜镜都有它的价值所在。现在收藏市场大热,只要是好东西都有人去投资。
文景之治后,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繁荣,这时铜镜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已形成自己风格。在西汉中期流行星云镜、草叶纹镜为代表的镜式。星云镜钮一般以七峰、九峰为主,以偶数小乳钉环抱一个大的乳钉,这种数字在早期的鼎制中,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和代表,可能这些数字反映了镜式等级和版式的符号。寿县博物馆收藏的一面星云镜(图3),径9.7厘米,九峰钮,圆形钮座由四枚半圆形草叶纹和四条短弧线组成,座外两周细凸起的连弧纹。
尤其是进入2011年以来,铜镜行情更上一层楼,精品成交价格迭创新高,在上海古玩古玩心春拍上,由香港著名藏家梦蝶轩收藏的直径24.2厘米的“明逾满月跑兽镜”拍出了897万元的天价,直径22厘米的“仙骑纹菱花镜”则拍出了874万元;在2011年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中,直径20厘米的“汉代四乳神兽镜”更是石破惊天地以908.5万元的高价落槌,创下中国古铜镜高成交纪录。
双夔纹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以纽座为中心的内向或外向的放射式手法,而运用了对称的格式,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效果;蝙蝠纹镜实际上是柿蒂纹的变形和扩张,纹样抽象化,形式美观;画像镜是以浅浮雕形式表现人物、鸟兽、花草,和当时画像石、画像砖的作风趋于一致,此类镜大多于浙江绍兴,几乎占90%;方铭镜也称神兽镜,指在铜镜的四周有一圈突起的半圆和方块,多表现神仙禽兽的题材。浙江绍兴是东汉后期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该地铸造的重列神兽镜和画像镜标志着铜镜纹饰的新发展。后者与前者的不同之处除神兽形象外,还有歌舞、车马、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等浮雕图象。
“章和”是东汉章帝(庙号)刘烜的年号,此年号仅使用了两年,即公元87至88年,“淮南”所指地是当时九江郡府首所在地寿春,即今寿县,因此该镜是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八月南巡狩……辛亥幸寿春(即今寿县)”时,由龙氏制镜,以作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2010年11月《文物天地》总第233期白云飘发表了《铜镜拍卖行情观察》一文中提到一面龙虎镜,其铭文:“章和元年(87年)五月丙午日中作服上宜子将为缝”。这两铜镜纹饰如出一辙,都是章帝章和时期,有明确的纪年,是东汉早期铜镜,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铜镜提供了标准器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