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1644年)始铸。《续文献通考》载∶天启七年12月,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钱文真书,通宝之“通”字有单点、双点之分。有、当二、当五,又有当十型大钱四种。钱径一般2.2~2.6厘米(实测大径2.6厘米),重约3~6克;当二钱径一般2.7厘米,重3.7克;当五钱径3.3厘米,重6.2克,南都钱较轻。
其间的轻重没有什么规律。钱文"崇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顺读。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崇祯"。另外有一种背文为满文,据说为清兵入关时所铸,也有人怀疑可能是民间私铸钱。、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吉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多。传世当十大钱光背无文,有文者。另外崇祯通宝还有合背钱。
崇祯通宝的背文可以归纳为七大类:
1.纪星月:背有星、月、圈、圈内星;
2.纪天干:背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3.背文纪重:一分、一钱、八、捌;
4.背文纪局监兼纪值:户、户五、工、工二、工五、监二、监五、局、兵、官、府;
5.背纪地:贵(贵州)、重(重庆)、加(四川嘉定)、共(即通“恭”,广西恭城,元明清均属平乐府)、江(江苏江宁)、广(广东)、季(即季汉,指蜀汉。)、应(应天府)、忠(四川忠州)、清忠、青(南京池州府或南直青阳县松江府青浦县)、鄂(鄂州)、榆(陕西榆林)、沪(应为泸,四川泸州)、宁(江苏南京市的简称,因隋代以后历为江宁县及江宁都、江宁府的治所而得名。)、太平(四川夔州府太平县);
6.纪事类:旨、奉旨、制、行、新、旧、户面。其中的“新”与“旧”,指收销旧钱,铸行新钱。《明史·食货志》:“庄烈帝初即位,……以御使王燮言,收销旧钱,但行新钱,于是古钱销毁顿尽”;
7.背文:奔马形,有背穿上马、下马之版别,以穿上马形为泉家所重。
明末“崇祯通宝”背“寿”一----价格:RMB2,620,000----日期:2016-12-16
“崇祯通宝”折十光背----------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02-19
明“崇祯通宝”背右”一----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03-13
明折十“崇祯通宝”------------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7-05-24
明折十“崇祯通宝”------------价格:RMB3,480,000----日期:2017-05-18
近几年崇祯通宝市场行情价格:
崇祯通宝十二两----------------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6-09-21
“崇祯通宝”背“四手”----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6-11-10
崇祯通宝十二两----------------价格:RMB1,520,000----日期:2016-04-19
明·崇祯通宝铜钱背十二两------价格:RMB2,130,000----日期:2017-06-03
“崇祯通宝”折十光背----------价格:RMB1,330,000----日期:2016-07-11
崇祯在位时铸行的崇祯通宝,种类繁多,计有百余种。崇祯元年开铸的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但三年后,改铸北京钱为一钱重,南京钱为八分重,从此后,钱制开始趋于复杂,崇祯通宝以钱为主,有折二,当五,当十等大钱。
崇祯钱皆为真书直读,分为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但有一种隶书体背无文钱,比较罕见。在背有文钱中再分二类,一种背铸星月纹标记;一种是背铸文字:有背记重,背记局记地,背记事。
此外还有一种背文穿下铸奔马图形的钱,径小轻薄,俗称“崇祯”,此钱铸意不明,但民间传说却把此钱和闯王李自成和南明马士英巧妙的联系起来了,李自成号称闯王,“闯”字门内有马,“崇祯”预示着“一马入门,门下有马”灭亡崇祯者必为李自成也。而马士英是明末凤阳总督,崇祯死后拥立福王于南京,但他虽手握大权,却不积极抗清,反而结党营私,排斥抗清名将史可法,结果导致扬州失守,福王被灭。人言“崇祯”意味着“一马乱天下”。
崇祯通宝折二钱,皆为真书直读,钱背有文,也分两大类,一为有背星纹标记,二为背有文字,背为文字亦分三种:背记值,背记事,背记重记钱局。
崇祯当五钱,面文皆为真书直读,仅背文记局一种,分:工五,监五,户五三种。该钱制作精美工整,铜质呈金黄色,浑厚凝重。
崇祯当十钱仅背无文一种,宽郭大字,制作精良,为较少见品。
总之崇祯钱制是明朝钱币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一个时期,其中钱复杂的背文,版别更加体现了崇祯钱制的复杂性。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的后金(清)又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一个外忧内患的境地。崇祯九年(1636)三月,被农民起义军弄得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将陕西巡抚甘学阔革职听勘,以孙传庭代之。孙传庭(1593—1643),号白谷,代州人,身材高大,才武绝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吏部主事等,魏忠贤当政时辞官回乡隐居。孙传庭上任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无精兵强将,二无后勤保障的局面,人、钱、粮等朝廷都没法给予。但全才的孙传庭面对这个烂摊子自己筹兵措饷,不要朝廷一兵一卒、一钱一粮,全部实现自给自,把陕西军务经营得有声有色,并有针对性地在秦地重镇、有天下劲兵处之称的榆林建立了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劲旅,号为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