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生继续说道,“邱先生回忆道,1996年,曾有一位收藏爱好者张先生,为编纂《中国纸币大全》一书,未经许可擅自将他后来流入市场的两张金圆券的图片及信息,收入了自己的书中。而后,此事被邱先现,起诉了编书者,后因编者张先生年迈过世而不了了之。邱先生说,因为这些金圆券世面上未曾出现过,也没有办法定出合理的价位,流通两张能让人们真正了解到这些藏品的历史及价值,也能带动它的影响力。”
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见市场已流行银元,就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决定再次实行银元本位制,并于1949年7月2日由代李宗仁明令公布了《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银元券1元兑换银元1元,等于金元券5亿元,一块银元的价值,比8亿元金元券还高。
对于收藏品来说,品相也是决定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种完全相同的纸币,也会因品相新旧而造成很大的价格差异,故集币爱好者应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国纸币为宜。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6-01-17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6-08-11
民国三十四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7-10-04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480,000----日期:2016-09-14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6-05-27
近几年民国金元券市场行情价格: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780,000----日期:2017-03-15
民国三十四年银行金券------价格:RMB1,960,000----日期:2016-08-04
1949年银行金券中------价格:RMB2,380,000----日期:2017-12-23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价格:RMB1,360,000----日期:2017-09-18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960,000----日期:2016-02-15
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民国纸钞也成为历史的回忆,以四大银行为主的民国纸钞基本上被全部回收,留存至今的十分稀少。
金圆券为红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红鸡公”;银圆券为墨绿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乌鸡母”。
1948年8月,国民再一次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由银行发行“金元券”。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六种。规定1元金元券折合“法币”300万元,以回收“法币”。
但军费支出浩大,国民印刷的1千元、5千元、1万元面额的金元券又继续出炉。金元券同样变成废纸,市场上依然把旧银元当作交易媒介。
哪曾想,印着头像的金圆券,贬值的速度比法币更快。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票面额也越来越大,从初期发行的高面额100元,到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1949年,国民甚至印制了一张60亿面额的纸币,但只能买到70粒米。
新版的“现身”,将过去本品收藏的记录完全覆盖,也为本网曾经发布的钱币收藏相关信息,续写了后来之言。那么,这种见证了民国时期通货膨胀奇观的大额面钞,今天的收藏价值有多大呢?
据尚先生介绍,这些银行青岛分行金圆券,是在青岛旧城改造时被意外发现,而其“诞生”的背后也有着一部曲折的历史。“坦白说,当初获得这些金圆券时,心情没有什么激动,因为从未见过听过,对它的价值完全不了解,也没想过这些币种会如此珍贵。从前我也对钱币收藏很感兴趣,也曾集过钱币,但在岛城的藏品交流市场上,从未见过这种金圆券。”
而这些珍贵的金圆券,又是怎样与藏主尚先生结下渊源的呢,尚先生回忆道:“2011年8月的一天,恰逢云南路拆迁改造,朋友的岳母从那里搬家,意外从箱底翻出了许多旧物,像粮票之类的东西都太普遍了,只有这5张银行青岛分行的金圆券是我从未见过的。那时,朋友拜托我去市面上打听这套钱币的价值,当时我为了打听,几乎把青岛昌乐路文化市场等岛城收藏市场跑了个遍,但是,不必说议价,就连能就这些金圆券谈上几句的人都如凤毛麟角。后来,朋友看我爱好钱币收藏,就将这套残币转让于我,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没能得到关于金圆券的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