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兽面鸟纹琮白玉质,有浅黄色斑,器高一节。边棱处隐起人面像,眼圆,有重圈,嘴阔。用弧线勾画出圆胖脸型的两颊轮廓。头上以阴线刻变形的冠状装饰。知此写实的人物画像,在良渚玉器中是比较少见的,良渚玉器的琢治是依重竹片、竹筐、皮革、石英颗粒、鲨鱼牙等非金属工具完成的。因此,在锯切时往往在器表留下弧线琢痕;钻孔采用圆管对钻技术,孔径外大内小,并留有旋纹;孔内常常留有台痕,兽面纹上的重圈眼是田八九条直线环接而成,外圈则是由小圆管琢磨而成的。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后,这种战国秦汉间经师们的附会就不足为凭了,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面直槽内上下各刻一神人兽面复合图像,共8个。单个图像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用线浮雕结合细线刻雕琢成。图案主体的神人,脸面呈倒梯形,眼为重圈,两侧有角形眼角,宽鼻以弧线勾出鼻翼,阔嘴用一条长横线、7条短线刻出两排16个牙齿。头饰内层为帽,刻8组卷云纹,外层羽冠,刻22组边缘双线,中间单线组成的放射状羽饰。
脸与冠浅浮雕而成。神人上肢耸肩平臂,手及腰部、下肢屈曲,三爪如鸟。四肢密布卷云、弧线、横竖直线作成的纹饰。胸腹部浅浮雕兽面纹,有椭圆形凸面眼睑和桥形额部。在玉琮的角尺形凸面上,以转角为中轴展开,每两节还琢刻了简化的神人兽面纹,四角相同,左右对称,共8组。与竖槽内的纹饰相比,这一人兽组合保留了基本构图,省去了神人的四肢,冠作了变形,面部简化,在兽面两侧增加了一对夸张的鸟纹。以转角为中轴展开的简化人兽组合纹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
深圳崇鑫国际艺术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玉兽面鸟纹琮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良渚文化玉琮王国宝--------价格:RMB1,680,000----日期:2016-04-05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6-10-06
粉彩花鸟纹琮瓶----------------价格:RMB2,980,000----日期:2016-07-10
良渚文化红玉琮----------------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7-04-10
清浅绛彩花鸟纹琮瓶------------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7-06-03
良渚文化青玉琮----------------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03-11
良渚文化时期兽面纹玉琮--------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6-04-07
粉彩花鸟纹琮瓶----------------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7-08-06
清浅绛彩花鸟纹琮瓶------------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6-07-26
良渚文化钙化白玉琮------------价格:RMB1,220,000----日期:2017-07-27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2年。造型、制作精、纹饰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称。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发达,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后,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玉琮的基本特征在四面直槽内上下各刻一神人兽面复合图像,用线浮雕结合细线刻雕琢成,四个角又分别刻画了八组简化了的“神人骑兽”图案,每一个角分为四节,其中简化的神兽一节还装饰有鸟纹图案,并与各纹饰上间饰云雷纹。
玉琮本为礼器,古代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可见是当时极为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玉琮制作发达,无论是大小,数量,造型,都是文化时期玉琮制作的巅峰,良渚文化的部分大玉琮更有“琮王”美誉,不仅器型较大,而且往往在器身加以繁缛复杂的图腾纹饰,线条细如发丝,此件玉琮沁色优美,造型大方,年代久远,在器身细雕神人兽面纹,线条由一道道细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