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发行粮票始于1955年9月,其种类之多不胜枚举,诸如全国通用粮票、地方流通粮票、粮票、农业粮票、工种补差粮票、菜农粮票、补助粮票、奖售粮票、供给粮票、划拨粮票、流动粮票等。
收藏市场上行情较为看好的主要是那些发行年代较早(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存世量较少的粮票。如:西北区粮食局预购提粮证(1954年版,面额50斤),据说国内存世量仅数十枚,现每枚成交价约1000余元;山西省太岳发行的兑米票(1948年版,面额为12两),现成交价约500元;广东东江纵队江北支队流通谷票(1944年竖版,票面中部有黑白头像),曾以一万元的天价,被广东粮票收藏家蔡润基购藏,创下了国内粮票单枚成交价格的高纪录。
民国·解放区东北粮食总局前----价格:RMB3,950,000----日期:2016-11-26
七十至八十年代供给粮票----价格:RMB3,490,000----日期:2016-07-22
台湾各种代价券、粮票一组七----价格:RMB1,490,000----日期:2016-08-11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6-02-20
吉林、本溪、仙桃市粮票样本----价格:RMB3,240,000----日期:2016-03-25
近几年全国通用粮票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浙东粮票一组八枚--------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7-01-18
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伍------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7-07-02
194549年陕甘宁边区------价格:RMB1,520,000----日期:2017-10-13
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伍------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6-05-16
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杂项收藏专家陈浩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年代上说,1955年的粮票价值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大多数省市都在这一年发行了套粮票,也就是俗称的“开门票”。一套黑龙江地区1955年的开门票,在2000年前后价值在两三千元左右,而现在几万元都难以买到;再比如,内蒙古地区的1955年开门票,几年内价格上涨了十倍;被藏友们称为“票王”的196×版全国粮票设计于三年困难时期,由于是未发行票,存世皆为票样,未有实票流出,存世量极其稀少。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会张君丰在文章中指出,10年前这套粮票的价格为1500元,现在的价格在8万元左右,全国仅有30套左右。
与全国粮票相比,省级粮票在收藏界以品种多、搜集难而著称。尤其是早期省级粮票在藏市更是深受投资者青睐,其价格持续攀升,一些珍贵的稀罕品种更是有价无市,供不应求。在2001年,山西省1955年版30斤面额粮票单价为150元,至2006年,即使出350元也难买到;1966年版山东省5斤面额粮票单价为400元,现在800元甚至上千元也难以觅到,显示出早期精品粮票很好的升值潜力。
1955年是中国粮票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年。8月25日,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9月5日,粮食部以命令发布了这一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开始进入中国社会,揭开了中国“票证经济”的帷幕。55年9月,随着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颁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名义印制的55年版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56年、57年,国家粮食部在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在55年版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两次印刷。56、57年版同55年版刷色、式样及背面说明均完全相同。
据估计,仅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先后印制共计9套)、地方粮票和粮票总数就达14000多种,若再算上解放前的各种粮票,那就更多了。粮票虽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是所有的粮票都值得搜集。收藏粮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各类粮票;二是专用粮票。包括:救灾粮票、侨汇粮票、井下工人粮票、郊区菜农粮票、产妇补助粮票、人民公社票等等。
早期粮票备受藏市青睐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新中国粮票诞生于1955年8月25日,一直沿用至1993才正式宣布“退休”,其间长达38年。随后,方寸粮票进入收藏市场,很快就成为广受追捧的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