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版西藏自治区筹备会粮食管理局发行的地方粮票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这是解放军入藏后的套粮票,票面上印有汉藏双语,颇具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比收藏品市场中的其他品类,粮票算是“新生代”。我国自1953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按户定量发行面粉购买证,到1955年起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实行粮票制度,并采取按人定量发行的办法,“粮票”也从那时起深入人心。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逐渐停止使用,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余年。如今,粮票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开始以收藏品中的“新秀”这一身份继续活跃。
建国初期粮票一组九枚----------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7-07-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价格:RMB3,650,000----日期:2016-12-03
1950年苏南行政区粮食局----价格:RMB4,450,000----日期:2016-1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通用粮票----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11-11
194549年陕甘宁边区------价格:RMB1,810,000----日期:2017-01-21
近几年全国通用粮票市场成交的价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价格:RMB3,850,000----日期:2016-01-01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4,130,000----日期:2016-04-04
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1------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7-08-01
66年全国通用粮票------------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9-04
1966年全国通用粮票1------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6-08-16
1955年是中国粮票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年,各种粮食票证铺天盖地地进入中国社会。以“粮食部”名义印制的1955年版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1956年、1957年版同1955年版印刷色、式样及背面说明均完全相同,都属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体系。1955年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一套5枚,分别为肆市两、半市斤、壹市斤、叁市斤和伍市斤。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是全国粮票的
按粮食品种分,又有面票、米票、细粮票、粗粮票、大豆票及副食、熟食、馒头、糕点等票。按使用范围分,上至全国,中有省、市(后成立的海南省除外),下到县、区、镇、矿、厂、校、团()。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生活的一种见证,是百姓生活的生动写照,小小的粮票中也蕴含着极高的人文与历史价值。不同粮票的不同票面内容与材质体现出了我国发展历程中不同年代的政治和经济特点,比如经济困难时期,粮票的用纸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语录粮票;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粮票使用专用纸还出现了防伪标识等等。可以说,小小粮票就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历史价值正是其吸引人的大魅力。
其中,救灾粮券是粮票收藏门类中的一种稀缺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如1988年至1990年浙江奉化市发行的“奉化市救灾粮供应券”等。三是票额大和小的粮票。票额大的是西藏1967年发行的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小的是上海市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四是票幅大和小的粮票。票幅大的是原国家粮食部于1957年发行的“粮定额支票”,共4种,均为150×67厘米;票幅小的是浙江省于1976年发行的10斤粮票,仅有9×8毫米,如小孩指甲大小。五是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的联合国援助救灾粮票)。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两年统购统销的试点工作,自1955年起,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供应即在全国内地普遍实行。1955年9月粮票正式诞生了,由于其票面题材广泛,部分票种印刷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等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退出流通市场的粮票逐渐流向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