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天定通宝高价拍卖速度

时间:2017-10-29 02:38

  天定通宝元顺帝文溪十一年(1351年),蒙古人统治中华已整整80年,终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这年四月,元派民工15万修治黄河故道,为白莲教发动起义创造了机会。

  首先是在1355年春天,刘福通等率红巾军主力自砀山夹河迎其师傅的幼子韩林儿至,立为皇帝,改元龙凤,“龙凤通宝”便是此时所铸。此钱规制与元朝文溪钱相同,铜制精美,书法端正,有小平、折二和折三共三种,当时流行于淮泗一带,据传“妇竖皆收之”,可见行用甚广。接下来铸钱的是江淮红巾军首领徐寿辉,铸行了“天启通宝”;一年后,再铸“天定通宝”。

  就在“天定通宝”行世的第二年,陈友谅夺徐寿辉位,自立为帝,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钱分三等,多行于江西一带。其后,由巫峡西进占成都的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也自立门户,改元天统,铸有篆书小平钱“天统通宝”。今天看来,这些钱币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货币史上,同时也强化了红巾军首领们的历史地位。

  当时在南方响应红巾军起义的,还有泰州白驹场的一个书生张士诚。他立年号天佑,同时也就地取材,毁了当地不少铜佛像铸造“天佑通宝”,投放于浙西及苏、扬、常等地。此钱因存世量少,如今都成了罕见藏品。

  后要提到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乱世崛起后,1364年正月称吴王,“大中通宝”就是此间由新设的宝源局在上海铸造,令与历代钱兼行。此钱种类相当复杂,不仅按大小有平钱、折二、当三、当五、当十五总共五等,五等中又有素背和背上纪值之分;另一特色是钱背上纪铸造局名,如京、浙、福、广、桂、鄂、豫、济、北平等,十分可观。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并不甘于徽州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建议的。果然,称王四年之后,天下尽入朱元璋囊中,而中国的货币,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做过几年古币收藏的人都知道所谓“元天定”、“明天定”之分。按照他们的说法,“元天定”指元代铸造发行的天定通宝,而“明天定”则是明代铸造发行的天定通宝,两种钱名目虽同,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类货币。

  “明天定”不难理解:天定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史料记载,明代从天定元年(公元1621年)八月起开始铸造天定通宝,包括小钱、折二、当十三种。由于当时经济危机严重,朝廷在上海、上海、成都三地开炉铸钱,“明天定”的发行量极大,因此除了极少数罕见版本,大多数“明天定”的市场价不过几十元,甚至几元。

  江苏文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天定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末起义军徐寿辉铸“天定通------价格:RMB1,380,000----日期:2017-02-14

  末“天定通宝”小平钱折二------价格:RMB3,450,000----日期:2017-02-08

  代“天定通宝”大中小各一------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6-02-04

  末·徐寿辉“天定通宝”--------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7-03-16

  天定通宝----------------------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7-02-06

  末·徐寿辉“天定通宝”--------价格:RMB1,760,000----日期:2017-02-19

  末“天定通宝”小平钱折二------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6-08-09

  末起义军徐寿辉铸“天定通------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7-08-25

  徐寿辉·天定通宝折二两枚、----价格:RMB3,480,000----日期:2016-12-03

  宋明清嘉熙重宝折五------------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6-04-22

  而“元天定”则不同了,存世的版本价格的也接近千元,高的则标到数万元一枚,能不能淘到,还要看运气。

  问题是,元代连同元之前的北元都算上,也并没有“天定”这个年号,“元天定”又从何说起呢?

  严格地说,“元天定”的概念,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并非元朝,而是元朝的死敌。

  元文溪十一年(1351年)八月,湖北商人徐寿辉为反抗元朝暴政,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发动起义,十月建立了“天完”国,是当年红巾军所建立割据中仅次于“龙凤宋”的强大势力。

  所谓“天完”是什么意思?

  “天完”的“天”,是大元的“大”头顶加一横;“天完”的“完”,则是大元的“元”上加一顶帽子,“天完”二字合起来,意思是“压倒大元”,表示该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决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天完”国始于治平元年(1351年),终于天正二年(1360年),期间国都几度被攻破,君主也多次逃难或被部下架空,却始终坚持与元朝为敌。1360年六月十六日,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害死,陈称帝建立“大汉国”,徐的部下明玉珍在重庆与陈决裂,后来建立了“大夏国”,这两个“天完”国的后继同样自始至终保持和元朝的仇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