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通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艺术评论》,在古币收藏领域,有的行家专收某一类钱币,颇有囤积居奇的意思。某行家专收“淳化元宝”,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淳化元宝”总是高价频出。一般而言,一枚银质“淳化元宝”的市场价格在2万-3万元,而金质的则在十几万元。2012年秋拍中,一枚估价15万至16万元的北宋“淳化元宝”背佛像金质供养钱,终创出了134.5万元的高价。
宋代是我国古代金属钱币铸造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每一皇帝均有几个年号(除个别外),每改元一次就铸年号钱,每种年号钱又有大小之分和不同地区铸造的多种版别。宋钱数量巨大,质精样多,千奇争艳,琳琅满目。
北宋钱币在收藏界也是历代存留之首,现如今在收藏界已形成了热流,其主要看点就是在铸币中显现的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才华,尤其是皇帝御书钱币。所谓御书,就是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开创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以后宋朝多位皇帝都亲手书写过钱文。如:“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其隶、行、草三体书法都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的亲笔手迹;“咸平元宝”、“景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重宝”、“天禧通宝”,其楷书(也称真书),都是出自北宋真宗皇帝赵恒之手;北宋微宗皇帝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败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
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比较容易,而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赵佶却“因难见巧”,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自创的“瘦金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把书法艺术推上了峰巅。他独创的“瘦金体”铁划银钩“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宣和元宝”、“宣和重宝”在北宋钱币中形成了一道“形”、“势”兼到的景观,其笔力足见神功,为世人感叹。
江苏文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建国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建国通宝钱币------------------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7-01-09
北宋建国通宝篆书青铜小平1----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7-08-05
建国通宝篆书平钱--------------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6-11
建国通宝楷书小平一枚----------价格:RMB3,970,000----日期:2017-04-17
北宋建国通宝篆书青铜小平1----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6-12-26
折二型“德重宝”--------------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7-02-01
北宋建国通宝铜钱--------------价格:RMB1,320,000----日期:2017-04-27
北宋建国通宝铜钱--------------价格:RMB3,210,000----日期:2017-06-24
北宋建国通宝铜钱--------------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7-03-15
建国通宝----------------------价格:RMB1,920,000----日期:2017-08-14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即公元1101-1125年),共用过六个年号,即位之初,使用的是“建中靖国”年号,仅一年时间,其间铸造过“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建中靖国”、“圣宋元宝”、“圣宋通宝”等五种钱币。除“圣宋元宝”钱常见外,其余四种都非常稀少,估计均为试铸或样钱性质,当时就铸量不多,特别是“建国通宝”及“靖国元宝”,现存世仅二三枚。“建中靖国”钱更是孤品,1956年挖掘清代范子和墓葬时。该钱为隶书直读,钱径3.5厘米,重8.1克,光背,现存锦州市博物馆,珍容难见。
“建国通宝”钱已发现的有篆书及楷书小平钱两款,首枚篆书钱民国时出自苏北,由名泉家罗伯昭先生以400大洋(银元)购藏,解放后捐给国家博物馆。该泉有的泉谱记为白铜,有的书介绍却为铜色金黄,由于该泉亦难觅珍容,现仍不知谁对谁错。“建国通宝”楷书小平钱在晚清道光年间张崇懿著《钱志新编》介绍过一枚,民国七至八年间又出过一枚,被名泉家郑家相先生所藏,可惜先后发现的这两枚真书建国小平钱,早已失去踪影,至今未知是否尚在人间。“靖国元宝”小平钱书刊介绍过两款,在何邦贵、侯桂芳著《北宋钱币》一书中载有一品拓图,为隶书旋读小平钱,但没有介绍出于何处,现藏何方。上海钱币学会编《古钱币图解》一书介绍过另一品,由日本东京货币博物馆藏,为篆书小平钱,与上钱成对,可惜该书没有登载泉图,作者还认为该泉明显属伪,但却没有说出定为伪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