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2 18:17
中国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经过上万年的发展进步,至清朝达到顶峰,特别是乾隆期间,经济文化得到的恢复和发展,玉器的制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痕都斯坦玉器(亦称玉器),是指清宫中收藏的北印度与土耳其等玉器,由于是清高宗不详其差异,统称为“痕都斯坦玉器”
痕玉制作历史悠久,在乾隆朝时到鼎盛时期,乾隆朝以后,逐渐进入衰弱期,甚至痕都斯坦一名也渐不为人知,直至消失,这可能和玉原料来源中断有直接关系。有史料和实物证明,痕玉玉料与和田玉相似,而中断的原因,史学家认为是由于18世纪以后,英国占领印巴岛后,中国与痕都斯坦的来往和贸易被割断,新疆的玉料也就无法运至痕都斯坦,从而“痕玉”生产中断。久而久之,生产技艺也由高潮跌落到低潮,甚至频临失传。当然这一论断尚需得到进一步证实。
白玉痕都斯坦玉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白玉痕都斯坦式花卉瓶---------成交价:134万 成交日期:2017/04/27
清乾隆白玉痕都斯坦花卉双-----成交价:455万 成交日期:2017/01/24
痕都斯坦白玉壶---------------成交价:527万 成交日期:2016/09/07
清乾隆御制痕都斯坦“西昆玉---成交价:485万 成交日期:2017/10/15
清中期白玉痕都斯坦工嵌金-----成交价:234万 成交日期:2017/01/17
痕都斯坦白玉镂空花卉纹炉-----成交价:126万 成交日期:2017/06/23
清乾隆苏作青白玉嵌宝紫檀鞘---成交价:235万 成交日期:2017/02/16
痕玉部分器壁(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正如乾隆皇帝称赞的那样:“薄于纸更轻于铢”、“抚外影瞻内”。这种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艺史痕玉的一大特色。
痕玉主要花卉叶纹。花叶纹是痕都斯坦玉器(玉器)的主流纹饰,常见的花包括:莲、蔷薇、蜀葵、百合、水仙、石竹等。组合花常见的是菊花。常见的叶纹是莨苕,可长可短,可繁可简。其次是蕉叶、凤尾草、狗尾草等。
玉雕花纹装饰极为丰富,其主要特征是规整、对称的图案式布局,其中既有表现花叶的柔美与盎然生机的作品,也有表现硬朗刚直的作品。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凡成对称者,其耳或柄多饰花果枝叶型。痕玉的器底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叶形。乾隆黄玉痕都斯坦菊瓣纹盘
痕都斯坦为Hindnstan的译音,史称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
花叶纹的雕法有立雕、浮雕、镂空和少量圆凹雕,以剔地阳纹技法,即浅浮雕亦称“隐起”对玉器器表起之花纹,皆磨去琢痕,以显圆润,正可谓“看上去花叶,抚来无痕迹。”但底子往往不磨,任其高低不平,也另有一番艺术效果。
玉雕花纹装饰极为丰富,其主要特征是规整、对称的图案式布局,其中既有表现花叶的柔美与盎然生机的作品,也有表现硬朗刚直的作品。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凡成对称者,其耳或柄多饰花果枝叶型。痕玉的器底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