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2014年底,上海古玩古玩心2014年秋季拍卖会“案上云烟——文房雅玩”专场在上海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其中,明宪宗御制“洛象”琴以600万落槌,终以690万元成交,此“洛象”琴为中国音乐历史学家、前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陈蕾士旧藏。另一具“明晚期潞王制‘中和’琴”是明代藩王琴的代表,以437万元成交。
毕竟古琴和拍场上众多艺术品有很大不同,它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3000余年不曾中断。现在为了与西方乐器相区别,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这样一具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追求和清供的古琴如何让今人读懂如何让人们通过古琴虚静高雅的外表一窥其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古琴制作大师王鹏以《琴无古今——从传统古琴艺术到当代生活美学》为题进行了一个讲座。王鹏从古琴制作、美学精神和文化传承多个方面论及古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并于演讲期间穿插演奏了《高山》、《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等曲目,使得讲座现场生趣盎然。
1.36億元——2010年上海古玩古玩心秋拍中,一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鬆石間意”琴創下的驚人天價至今無人能及,另一把唐代“大聖遺音”伏羲式琴曾在2011年的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拍出1.1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它次出現在市場上是在2003年,而當時的成交價僅為891萬元,幾年下來的漲幅可謂驚人。相比之下,今年秋拍中出現的明初乾隆御賞“頭等十六號”月露知音琴終拍出3312萬元(含佣金),跟前兩者比這是小巫見大巫。而且記者觀察發現,該琴曾於2009年現身拍場,以2184萬元人民幣創出當時明代古琴成交新紀錄。行家張先生分析道:“5年時間換來5成左右的升幅,對於這樣的頂級名琴來說不算什麼大賺頭,而在中國嘉德和中國香港佳士得成交幾把的明代晚期到清代中期的名家古琴成交價也偏低,可見這個板塊總體行情屬於低開低走,明顯還是受到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
上海艺术品交易公司近几年对古琴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仲尼式朱致远琴----------------价格:RMB3,940,000----日期:2016-07-25
宋·査阜西赠张充和寒泉琴------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6-02-20
宋—·杨宗稷旧藏松风琴--------价格:RMB2,270,000----日期:2017-02-16
蕉叶琴------------------------价格:RMB2,940,000----日期:2017-06-05
仲尼式虎啸琴杉木制------------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07-16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价格:RMB3,320,000----日期:2016-11-10
蕉叶琴------------------------价格:RMB3,360,000----日期:2016-12-16
神农式「一池波」古琴----------价格:RMB2,770,000----日期:2016-09-09
古琴--------------------------价格:RMB2,690,000----日期:2016-09-15
太古遗音琴--------------------价格:RMB2,820,000----日期:2017-03-28
古琴与南音,这两门古老的艺术如果同台演出,会是怎样的景象因其特殊的调音,古琴通常难以融入一般的民乐乐队。在3000年前的商周,琴与瑟互为伴侣,同赴宫廷盛典,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合乐里,琴瑟和鸣,以飨天地神灵。无奈礼崩乐坏之后,琴瑟竟渐渐分离了。琴渐渐地独来独往,若找伴,通常也只与孤寂幽咽的箫为友。
南音是主要流行于闽南和台湾地区的一个乐种。它来源于古老的宫廷燕乐,由历代因战乱南迁的中原大姓带去,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落地生根。南音的主要乐器琵琶,不是今天常见的竖抱直项琵琶,而是古画里的横抱曲项琵琶。琵琶之外,有洞箫、二弦、三弦、拍板、扁鼓以及一些金属打击乐器,还有歌者和舞者。古书所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与南音的演奏形式相仿佛。南音并无古琴,二者若相遇,将会以什么方式“对话”,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今年在上海中山音乐堂的一场演出中,上演了一次“古琴与南音的对话”,悬念解开。分别演奏琵琶、洞箫、三弦、二弦的4位乐手依次出场,盘膝席地而坐,而后歌者执拍板缓缓上场,无伴奏吟唱着《诗经·国风·野有蔓草》,继而乐声起,歌者击板而唱《诗经·秦风·蒹葭》。以本嗓发声的吟唱,含蓄、深沉而又悠远。4位乐手端庄肃穆的身姿,凝神专注的演奏,使整台音乐呈现出静穆之美,令听者之心渐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