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字画形似
与“神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战国荀况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南朝齐范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形似与神似是统一的。南朝宋宗炳虽主“万趣融其神思”,仍然坚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东晋顾恺之说得更明确,即所渭“以形写神”。清代邹一桂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故“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造形之。参见“神似”。
神似
与“形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北宋苏拭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之说。袁文曰,“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具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黄休复论“六法”云:“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其“气韵”即“神似”。晁以道、杨慎、李贽等,皆有阐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故”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参见“形似”。
不似之似
中国画术语。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初见于明代沈颢《画麈》:“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现代齐白石说的“不似之似”,即石涛说的“不似似之”。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后)。(《中国绘画理论》)
败墙张索
中国画术语。指壁痕如画,引人“迁想妙得”。语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仁宗天圣(1023一1031)间图画院祗候陈用之,患其山水画不及古人,求教于度支员外郎宋迪,迪曰:“此不难耳。汝当张(挂)索(白纸)于败墙,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索见败墙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神领意造,恍然有人禽草木飞动,则随意命笔,自然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郭熙见杨惠之塑山水壁,亦有所感,令圬者不用泥掌,止以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问,于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壑,加以楼阁、人物之属,宛然天成,谓之“影壁”。此法实即“败墙张素”之余意。
上海艺术品交易公司近期对张风字画市场价格分析后估价表:
张风丘岩观木扇面镜框水墨设----价格:RMB1,690,000----日期:2016-04-21
张风天目山图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2,860,000----日期:2017-01-06
张风天目山图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6-08-06
张风天目山图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6-08-13
张风天目山图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1,130,000----日期:2016-03-25
张风天目山图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12-15
张风萧山高士图镜心水墨纸本----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6-02-11
方大猷文嘉张风沈周谢时臣仇----价格:RMB1,540,000----日期:2017-06-21
-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7-06-25
-价格:RMB1,250,000----日期:2016-10-18
华夏五千年,自仰绍文化时期书法起源以来中国书法作品多如繁星,但传世特别少,由于书法作品难于保养,八层书法作品都烟消在历史中。现在一副名家书法作品动辄拍卖到上百万元,由此也可见得书法在收藏界的重要性。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外,又经近代战乱风雨飘摇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