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通宝大钱昨日上午,记者在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见到了这4枚铜钱,尽管其锈迹斑斑,但上面的“万历通宝”字样仍很清晰。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云涛告诉记者,通过这4枚铜钱,可初步判断墓葬的年代为明代,墓主应为附近聚落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
21日,考古人员首先用探铲探查了墓葬的分布范围,然后墓顶上的浮土。墓室顶部盖着两排石板,石板间的缝隙用小石块和白石灰填充密封。清理干净墓室顶部,找出墓坑范围后,考古人员对墓葬顶部进行拍照、绘图。
22日,墓顶盖被掀开,考古人员发现,墓坑四壁紧贴坑壁砌筑厚约10厘米的石板,中间由两块石板分隔成东西并列的两个墓室,其中间下部有长方形孔相通;石材是附近山上出产的青石和花岗岩,其内侧有简单加工痕迹及便于扣合的沟槽。考古人员在清理墓室内部时有了重要发现,他们在保存相对较好的西侧墓室里发现了一个酱秞瓶,这种瓶常见于元明时期的遗存。在墓室北侧,发现了4枚“万历通宝”铜钱。
万历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铸造。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背“河”,“户”者极少见,价格颇高。折二钱铸量也多,制作精良,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
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上海翔盈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万历通宝大钱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明代历通宝银质小平------------价格:RMB5,960,000----日期:2017-09-28
明代历通宝银质小平------------价格:RMB4,940,000----日期:2017-01-25
明代历通宝银质小平------------价格:RMB5,370,000----日期:2016-10-14
历通宝通下星------------------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6-10-12
明代历通宝银质小平------------价格:RMB4,370,000----日期:2017-02-06
“历通宝”样钱一枚------------价格:RMB2,480,000----日期:2017-09-13
历通宝通下星------------------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1-25
明代历通宝银质小平------------价格:RMB4,360,000----日期:2017-07-12
历通宝大钱一枚----------------价格:RMB4,460,000----日期:2017-03-25
明“历通宝”背“穿上日”------价格:RMB4,880,000----日期:2017-05-07
万历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元神宗万历四年。版别繁多,以小平多见,平钱除光背外,穿上有:星、月、工、公、正、天。穿右厘,合背等。径2.4--2.5厘米,重3.4--4克,折二径2.8--2.9厘米,矿银小钱径1.9厘米,背五钱径3.5厘米,特大钱径8.8厘米,传世属小平钱丰,面文除规整楷书者,尚有少数“历”,历下长日宽日数种。
一提到古币,恐怕许多人都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社会用于市场交易而铸造的铜钱。在收藏品市场上,铜钱不仅充当着不同朝代商品流通的媒介工具,而且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不同社会的历史形态,这种价值是其它收藏品难以比拟的,也具有明显的朝代更迭印记。明朝万历年间,在仿制嘉靖钱制的基础上,铸造了许多万历通宝。这些万历通宝不仅在价值上有着贵贱不一的度量模式,而且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不同百姓的生活风貌。在今天看来,这些万历通宝的货币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收藏价值却依然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