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武陵王上圭值多少钱哪里收购好

时间:2018-01-29 07:08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玉圭世代流传非常罕见,大多深藏地下几千年,因为长期接触水、土壤和其他物质,受到侵蚀后玉器的整体或者部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等等。

  其中,玉圭作为高古玉中稀罕难见的玉器,而备受藏家追捧。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纵观历届成交记录,很多高古玉都以高价成交,在2013年一次春季交易会上曾有一件玉琮以上亿元的高价成交,震撼业界,创下了同类藏品成交高记录。不久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出现,交易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竞交易者激烈竞争,终的成交价达到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交易的高纪录。综合各种因素看,在当前情况下,收藏高古玉不失为一次绝好时机。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纵观历届成交记录,很多高古玉都以高价成交,在2013年一次春季交易会上曾有一件玉琮以上亿元的高价成交,震撼业界,创下了同类藏品成交高记录。不久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出现,交易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竞交易者激烈竞争,终的成交价达到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交易的高纪录。综合各种因素看,在当前情况下,收藏高古玉不失为一次绝好时机。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圭的形制特点因时代不同、种类相异而存在较大的差别,新石器时代的“玉圭”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圭。这种长条形、平首带穿的玉器多见于龙山文化,以素面为多,少数在下端饰有阴线弦纹,精美者刻有兽面纹。纹饰系用利石刻成,有明显的刻划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