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藏家认为,古玉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美”“好”“古”“稀”四字上。所谓“美”,是指古玉的艺术性要高,要有美感,一眼看去就被其吸引的古玉自然是美玉。“好”即是指玉完美、品相好。所谓“古”,就是指年代要久远,在美、好的前提下,越古老的古玉越有投资价值。“稀”,即存世量少,有珍稀性。
武陵王上圭玉质不一,有和田玉,也有独山玉和汉白玉,但它雕工极其精细,全部图案及文字都是由工匠手工雕琢打磨而成,其艺术价值不菲。
玉圭世代流传非常罕见,大多深藏地下几千年,因为长期接触水、土壤和其他物质,受到侵蚀后玉器的整体或者部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等等。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其中,玉圭作为高古玉中稀罕难见的玉器,而备受藏家追捧。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高古玉市场非常值得期待。玉器鉴赏师黄耀全:现在的古玉价值还未真正体现出来,随着国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古玉有很大的升值潜力,预计高古玉未来将有很大一波的上扬。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副秘书长古方:再过20年,国内高古玉可能会进入收藏的佳状态,排在字画和瓷器之前。
一块古玉真品,如果符合上述四字诀,那么将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有价玉无价”、“一件和氏璧可换15座城池的传奇演绎”,说的就是就是符合“美”“好”“古”“稀”的精品玉。而此件藏品“武陵王玉圭”就是名副其实的符合“美”“好”“古”“稀”的精品玉器,不可多得,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