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1 04:26
纵观历届成交记录,很多高古玉都以高价成交,在2013年一次春季交易会上曾有一件玉琮以上亿元的高价成交,震撼业界,创下了同类藏品成交高记录。不久前,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出现,交易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竞交易者激烈竞争,终的成交价达到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交易的高纪录。综合各种因素看,在当前情况下,收藏高古玉不失为一次绝好时机。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高古玉市场非常值得期待。玉器鉴赏师黄耀全:现在的古玉价值还未真正体现出来,随着国人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古玉有很大的升值潜力,预计高古玉未来将有很大一波的上扬。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副秘书长古方:再过20年,国内高古玉可能会进入收藏的佳状态,排在字画和瓷器之前。
一块古玉真品,如果符合上述四字诀,那么将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有价玉无价”、“一件和氏璧可换15座城池的传奇演绎”,说的就是就是符合“美”“好”“古”“稀”的精品玉。而此件藏品“武陵王玉圭”就是名副其实的符合“美”“好”“古”“稀”的精品玉器,不可多得,极具收藏价值。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
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朝廷在分封诸侯时,常常赐以玉圭,作为统治地方的权杖。获得玉圭的诸侯在封地内掌握有生杀大权。之后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玉圭世代流传非常罕见,大多深藏地下几千年,因为长期接触水、土壤和其他物质,受到侵蚀后玉器的整体或者部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出现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等等。
武陵王上圭简介:圭上方有“皇帝”二字,下面有“大秦始皇帝制”五字。背面上方有一圆圈,内有“福寿”二字,中间有一车马图案,下方有四行共二十八字铭文,铭文为:野竟清柳铜宙唱,率栈泰常患流蛇,情堂逸标晨河睍,旋彪望城郸昆笛。正背两面字体皆为篆书。篆书上错银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