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华豫之门鉴宝海选及《华豫之门》剪报报名自2004年1月4日在卫星频道开播以来,依托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新颖的节目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受观众的喜爱。
近年在拍场上出现的八大山人书画,钤盖有“真赏”印的有10多件,不少拍出不菲的高价。2010年西泠秋拍《竹石鸳鸯》1.18亿元天价拍出,年款“乙酉春日”,右下角押“真赏”印。2014年保利春拍《草书七绝诗轴》3450万元成交,右上角起首钤“真赏”印。2015年中贸圣佳秋拍《仿董巨山水轴》3910万元成交,“癸未”款,右下角钤“真赏”印。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鹭石图》1573万元成交,右下角押“真赏”印。2017年西泠春拍《福禄长春图》1725万元成交,右下角押有“真赏”印。2017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行书白居易北窗三友轴》506.3万元成交,“癸未”年款,右上角起首处钤盖“真赏”印。2019年西泠秋拍《荷花翠鸟图》1380万元成交,右下角押“真赏”印。
苦禅老人辞世之后,其作品虽无商场炒作,但历久弥清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含的人格精神却在有识之士们的心目中渐趋明晰。再加之新贵们附庸风雅的时髦追求,以及名贵礼品在交际场上的趋热需求,苦禅老人的画价正在依照“自然市场规则”,虽慢而稳地上升着,近几年则升势尤显,一幅售价30万、60万、180万元乃至500万元左右的已不乏例。于是伪造之作亦日见其多!从私下出手的到画店出售的,从“小拍会”到大拍卖行,李氏赝品月月皆有,于是花重金购为珍宝者,多成宣纸垃圾,而卖出者则有“一经认购,概不退换”为铁盾,竟无人担责!因此,辨伪之事,已成收藏界关心之首,对待市场上苦禅老人的遗作亦概莫能外。
装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纹饰多富寓意。山水画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内容极富生活气息,画意具有明末国画的风韵,画面中多有古诗、茅屋、草亭、舟桥、渔翁、樵夫、高士、文人雅士、渊明爱菊、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等。传统题材有:云龙纹、凤鸟纹、凤穿花纹、麒麟纹、狮子牡丹纹、蟠螭纹、虎纹、牛纹、马纹、鹤纹、鱼纹、兔纹、松鹿蜂猴纹、鱼藻纹、鸳鸯莲花纹、松竹梅纹、葡萄纹、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婴戏纹、罗汉纹、刀马人物纹、福山寿海纹、灵芝托宝纹、结带绣球纹、八仙、垂柳、月影、博古等。
节目是河南卫视三大品牌栏目之一,同时段收视率稳居全国前十。节目宗旨:在文化解析中发现中原,在谈论古今中诠释中原。在欢快的节目气氛中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原文化。
章幅也以一尺宽,三尺或四尺长的条幅为主,横幅则极少。笔墨泼辣苍劲,行笔似速而不失稳重。不久,又融入了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笔墨,更在题材上尽量避开齐师的常画题材,把自己的"大黑鸟们"移为主要题材。由此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大写意花鸟画构架。
作为研究者只从印刷品来观察显然不可能有较完整的认识,甚至从已经装裱完备的原作上来看,都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认清。我们有幸能从傅抱石的遗物和遗作中去认识,对比研究古人,这是个非常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曾见过傅抱石生前用过的纸张,一般都较厚、较结实,有的甚至厚得如已托裱的镜片一般。皮纸(麻纸)厚得如三层夹宣一样,而且湿水和不湿水时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揭开,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但这类纸张尺幅都不很大,且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显然都是过去民间作坊所为,原本并不是用来画画的,在傅抱石的遗作中我们也看到了用这类纸张画成的作品。
胎体一般多厚重,质粗松与坚致者并存。其精细作品,胎薄体轻,轻描绘画,细柔如宋画白描,为历代少有之妙笔,如书“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画八仙人物的龙钮钟和官窑款绘松竹纹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绘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万历时的繁密风格,纹饰广泛,既有人物故事如达摩、罗汉,又有动物如虎、牛、芦雁、鱼、虾,也有大写意山水,具有豪放夸张的写意画特点。日本陶瓷学者将此类作品称之为“古染付”,属于外销商品,确有日本陶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