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华豫之门》鉴宝栏目 华豫之门参加报名鉴宝 华豫之门鉴宝海选是一档大型演播室艺术品栏目,重点突出大众对艺术品投资的认识与参与,以寻找最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人为栏目的宗旨,该栏目突破了以往艺术品投资节目以鉴定为主的单一形式,用模拟真实交易的方式,向观众传播艺术品投资的技巧、知识、风险防范,更加凸显财经特色。
为什么一些专家不如民间高手?因为民间高手一般是以古玩为业的玩家或经营者,他们有压力,如果东西买错,得自己承担责任,得自己赔钱,甚至倾家荡产。所以逼使他们扎扎实实的学习专研,在市场摸爬滚打,练就火眼金睛,以实战定乾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眼力是实打实用钱砸出来的,而专家虽然也是搞这一行的,但他们自己都不掏钱买东西,不是靠古玩买卖吃饭,没有压力,也就没有深入学习研究的动力,造成了他们一般理论十足,眼力欠缺。所以,文物古玩鉴定高手在民间。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吴,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家级的、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在大学种植葫芦的同时,王世襄开始研究范匏,曾在所削制的六瓣木模上模刻月季一枝,左下方加一小印,题为“又筠制”。刻成浮雕花纹以后,送到东郊盆窑烧制成范,当年便得到了两三只葫芦器。1939年以后,王世襄因母亲逝世而幡然醒悟,洗心革面,埋首学业。他亲手制作的范匏后来由虫贩子赵子臣借给天津的陈某种植使用,所成之器则流往香港。后来,王世襄看到1983年香港出版的古玩展览图录中就有用自己当年的葫芦范制成的葫芦器,而其所标注年代竟然为18世纪,便拊掌慨叹:“若然,区区岂不是乾隆以上人!”
在古玩艺术品鉴赏中,实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长久的纸上谈兵可不行,真品和假货、普品和精品,要真正拿在手里才懂得其中门道和诀窍,一次的“实战“可能胜过一百次的纸上谈兵,当掌握了一些经验技巧之后,大家也可以尝试着从一些古玩店淘一些小物件回来看看玩玩。
《华豫之门》每周一期,每期节目将会有6件宝物,通过竞价夺宝的方式(观宝——辨宝——出价——宝主决定最高价成交/十秒夺宝/退出)争夺3件描述与真实完全相符的宝物,充分的展现买家与卖家之间价值观的碰撞和交易技巧的角逐。每期节目有多名专家(崔凯、徐鸿、邢捷、蔡国声、陈建明、张爱民、邓丁三、苏振高、杨宝杰、杨静荣、金运昌等)坐镇。
王贵忱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王世襄一样,每玩一样东西都可以玩出学问的,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王世襄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学开始就能够接触到很多不同文化物什和形式。
道家把修为的至高境界,称为“壶天”。“壶天”是拥有一个可以盈缩吐纳的宏阔宇宙意象。在这个世界里,有着独立的时间概念和系统。宇宙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存在着许多可以互相交通来往的平行时空。陆游写到这样的时空概念:“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李白亦有“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的诗句,小中见大,纳须弥于芥子,壶中可见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宇宙世界,让王世襄在特殊的年代,深深沉浸其中,享受这别有天地非人间。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曾说:“粗糙的物品容易养成人们对待物品的粗暴态度”。反之,优雅的器物则凝聚着天地间的美德与善行,真气流衍。所谓精气为物,成型为器,与美好器物相对应的创造者与使用者,也应该是非等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