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华豫之门》30分钟周末版《周末鉴宝》的基础上扩大产生了《鉴宝》,该节目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价格等。节目通过宝物这个载体,利用收藏者与鉴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发掘宝物所折射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收藏鉴定内容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观众在了解收藏知识的同时,明晰投资理财的新趋势。
葫芦在中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指的正是葫芦。如《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古时以“壶”盛酒,以“卢”盛饭,后因形制功用相似,合为一词。在《世说新语》中,已写作“长柄壶卢”。葫芦很早就被视为一种实用器皿,用来盛水浆、存药饵、制乐器,还能治玉抛光,甚至可以浮水不沉,托以性命。更令人爱不释手的是,葫芦离开藤蔓后还在“生长”。它的一生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成长期,先天在藤蔓上借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后天在人的呵护摩挲下、呼吸注纳人的精气继续生长,形体不变而密度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变得皮质坚硬、油润灵透、宝光内敛,犹如经年的古瓷或古玉一般。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把能够涵盖古今、举世公认、屡试不爽的金科玉律式的尺子,可以准确无误地来丈量、明辨、区分、标识和定性古玩的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有人说看胎质的构成和颜色就能准确地区分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果真如此吗?事实早已充分证明,无论是宋代的香灰胎,还是元代的糙米胎,亦或康熙的糯米胎,新旧、真假、好坏、仿赝已一般无二、如出一辙!有人说看底足足以明新旧、真假、好坏、仿赝,还有人说看釉色、釉质、釉厚,有人说看器型、文饰、做工、手头、重量甚至声音、气味和味道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事实也都充分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任何一种途径、任何一种技巧可以作为一种标准、一种依据、一种尺度去准确、精密地辨识、区分、标示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不易干,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其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到了清代,景德镇的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于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