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近日,一则关于唐卡的拍卖新闻让收藏界沸腾起来了。原来预估价为8000万港元的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最终以3.48亿港元的拍卖价格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不是字画、不是玉器,也不是瓷器,唐卡作为收藏界后起之秀一举登上拍卖之王的宝座,令人侧目。
“少而精”催生唐卡收藏热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僧人们修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以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
相对于其他收藏门类,唐卡进入收藏家视野的时间相对较晚。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汉藏两地文化经贸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西藏旅游热的兴起,唐卡的艺术价值渐渐被人们所认知。唐卡收藏不断升温源于它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唐卡的绘制工艺繁复、画工精细,所用的原料为珍贵的矿物质颜料,特别是老唐卡的绘制,大部分是过去寺庙里的高僧大德虔诚修行时所绘,有的甚至可能是倾其一生的经历方能绘制成一幅唐卡,实属难得。唐卡的艺术绘画价值极高,人物及画面刻画生动,活灵活现,题材多变性强,每一个年代都有各自的绘画风格及特点。此外,唐卡存世量较少,特别是老唐卡不易保存,能完整无缺地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