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不做ppt,每节课都把四块大黑板全部写满;带病坚持为学生上课,直到住进ICU病房;他周末会为学生义务补课,期末会评讲试卷,还会把对学生的爱全部写在黑板上……5月22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师于圣学过世,这个看似有些“落伍”,被大家喊成“电工老头”的教师,让全国无数网友流泪,也引发微博网友的集体悼念。
人民日报更是连发三条微评悼念于老师:“在习惯了‘老师念完PPT就算上完课’的时代,‘电工老头’坚持写板书,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教育手段在创新,但尽职尽责的老师,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尊重。”
提前两小时只为写板书
昨日,记者了解到,于圣学老师今年69岁,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生前一直带病上课。很多同学在微博上放出照片,是于老师上课时写满的板书。
21岁的樊铭,是该校201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班长,从大二开始上于圣学的电工电子学。昨日下午,樊铭告诉记者,于老师上课总是手写板书,而不是PPT。“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每次上课前,于老师都会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到教室,把课堂上需要的讲义和流程全部准备好。”他说,这么做,并不是于老师不会制作PPT,而是电工这门课程会涉及到很多电路电线,变化很多,和现成的PPT教案相比,手写教案更清楚方便。
耐心给每个学生写评语
该校宣传部王主任向记者发来几张照片,照片拍的是作业本,于老师除了详细地批改,在每个学生的作业后面,还会写很多点评。在樊铭的作业本上,于老师是这样批注的:“书写公正,概念清楚,作业质量高,你是班中少有的男性优者。但你莫忘2010级学长李强(哈工大硕士)的感受,新联学院的起点太低,必须给本人以更高标准追求,不能仅看成绩。”
病重还出院为学生补课
“4月22日住院检查的前一天,他都还回学校给学生补了一天的课。”于圣学长子于丹对记者说,“父亲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入院前一天不顾家人反对,忍着病痛回到教室上课”。
于丹还透露,一心牵挂学生的父亲,除了日常教学,周末也经常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习题辅导。“父亲曾经说过,除了身体原因,他不会缺席学生的任何一门课,他完全做到了。”于丹说,入院后,父亲心里一直记挂学生,在还能说话的头几天,还躺在病床上,一边安排课程,一边为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出题,“他一直给我们讲,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把落下的课程全都补上”。
随后几天,于圣学病情加重,因呼吸衰竭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到他最爱的讲台。
声音
生前愿望是
倒在讲台上
王主任说,于圣学担任《电子电工学》专职老师,他工作认真负责、亲和力强,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电工老头”。
“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于老师就如爷爷一般亲切和蔼。”杨向波是机械设计专业大二学生,也是于圣学的学生。昨日下午,他告诉记者,生活中,于老师和蔼可亲,周一到周五住学校宿舍,吃饭也是公共食堂。“于老师的课,有问题直接站起来就可以提。”杨向波说,于老师鼓励学生多发问,最希望的是能把他问到哑口无言。
“他生前的愿望就是倒在讲台上。”于丹说,父亲去世前还要求家人不摆花圈、不设灵堂、不收礼金……“总之一切从简,他认为这是他能为这个社会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王主任还透露,于老师24日的追悼会,很多同学都想去,因路途太远,学校最后派出一辆大巴,20多名学生代表去送了恩师最后一程。
微调查
重庆也有个性教师 哪一点最动人?
■会带学生上露天课
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大二学生张婉琪:设计初步课老师王莎的课丰富多彩,她平日喜爱长衣搭配高帮帆布鞋。王莎老师在讲台上示范画图时,有同学如果看不到,允许学生可以站在课桌上,就像电影《死亡诗社》的上课场景一样。
王莎也不拘泥于课堂,有时候还会带学生到露天场地现场讲解,她对设计图要求很严格,即使不是原则上的错误,也会要求重画。
■坐桌上与学生交流
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杨丹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学平老师也很受学生喜爱。这门课很枯燥,他从不当“书本翻读机”,而是讲很多浅显易懂并且有趣的实例,讲到激动处,甚至会坐上课桌,与同学们交流。
■欢迎学生纠老师错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姚永佳:新闻评论课老师单士兵是个很有情怀的人。在给辅修班上课时,单老师喜欢让同学们对一些文章进行热烈讨论,同时会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己的看法有纰漏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被发现了,他也会在之后的课上进行纠正。
微点评
对教育工作全心投入 赢得大家尊重
昨日,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原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肖力平接受采访时表示:于圣学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倾心付出,值得赞赏。
肖力平认为,于圣学以传统的手写板书教学,替代以创新为名的PPT教学,在现代教学中以独树一帜的风格,从情感上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形式,重在传递内容。
于圣学对学生课后作业的细心点评,同样凸显了师德。现代的大学教育,更注重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于圣学对学生的殷切希望,看似简单,却体现了教育工作的本质。
正因为于圣学对教育工作全身心投入,才赢得同事、学生的最大尊重,值得每位教学工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