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在制作POM材料的过程中怎么解决POM聚甲醛 成品 翘曲的问题
a)带加强筋平板的翘曲原因
・ 因平板和加强筋之间的厚度差而产生的收缩 差异。・ 平板两面的模具温度差。最好的对策就是采用平板两面都带加强筋,使断面为H形状。但 有时在制品设计时,因无法采取H形状而只能在单面设置加强筋的场合,则会产生以下变形( 如表7-2、图7-2所示)。・非增强品级或由玻璃珠、粉末状填料制成的充填品级:加强筋厚度 < 平板厚度时,加强筋一方产生凸起变形;加强筋厚度 > 平板厚度时,加强筋一方产生凹陷变形;加强筋厚度/平板厚度=1~1.2时,基本达到平衡,形成平面。・纤维充填品级:与加强筋厚度/平板厚度的比率无关,始终在加强筋一方产生凸起变形。 |
断面形状 | 1 | 2 | 3 | 4 | 5 | 6 |
| | | | | |
模具温度 | 30℃ | 0.04 | 0.06 | 0.29 | -0.68 | -0.55 | 0.04 |
80℃ | 0.05 | 0.08 | 0.61 | -0.44 | -0.04 | 0.04 |
b)L形/U形成型品的倾斜变形
L形/U形的成型品,一般产生向内倾斜的变形,其原因如下(表7-3)。L形/U形成型品的倾斜变形原因・与模腔相比,模芯部的拐角部分的模具温度较高,模芯的收缩率大。作为对策可采取如下对策: |
L形成型品的变形对策要点
| · | 形状 | :::: | 拐角部分设置三角加强筋。但是,加强筋厚度为成型品基体厚度的1/3~1/2。在拐角部分设置通孔。将L形改为T形。U形成型品的壁厚与基体厚之比=1/2 |
| · | 模具 | : | 冷却模芯。对于纤维增强型等级,在拐角部位设置浇口。 |
表7-3 L形成型品的变形量 |
单位 : °(倾倒角)断面形状 | 1 | 2 | 3 | 4 | | | | | 品级 | M90 | 2.3 | -0.7 | 3.4 | 2.4 | GH-25 | 3.5 | 2.1 | 2.7 | 2.8 |
| 倾倒角 : 负值表示向外倾倒 c)箱形成型品的内翘曲变形 对箱形成型品来说,一般会发生内翘曲变形。与L形/U形成型品相同,其原因也是模芯方面的模具温度较高,模芯方面的收缩率增大的缘故。其解决方法如下: |
箱形成型品内翘曲变形的对策要点 | · | 形状 | : | 以适当的间距设置三角加强筋。在拐角部分设置通孔。设置外周加强筋。非增强型的壁厚/底板厚=1/2。对模腔或模芯施加逆翘曲。 | | · | 模具 | : | 冷却模芯。对于玻纤增强型材料而言,底板中央部分的点浇口比侧浇口更好 |
d)圆板形成型品的翘曲变形 圆板形成型品有时产生波浪变形或伞形变形,其原因如下: |
| 圆板形成型品的变形原因 | | 由于分子取向或增强纤维的取向,收缩率在径向和周向之间产生差异。径向收缩率 〉 周向收缩率时,产生波浪变形。径向收缩率 〈 周向收缩率时,产生伞形变形。 | | 圆板形成型品变形的对策要点 | | | | 对策如下: | | | | | · | 形状 | : | 发生波浪变形时,或者在外周部位设置H型加强筋、或者去除一部分使之成为环形。发生伞形变形时,双面设置放射形加强筋。 | | · | 模具 | : | 冷却孔靠近模腔,配置成为圆周形。 |
| 为了提高真圆度,需要对浇口数量及位置进行考虑。一般而言,与1个侧浇口和1个点浇口相比,3点浇口效果好。3点浇口是以浇口配置 在正三角形的3个顶点为宜。浇口位置设在成型品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使树脂同心圆形地从中央向外圆流入,这样可以提高制品的真圆度。如照片7-1那样,同心圆形的流入可取得 高精度的效果。 |
e)圆柱形成型品的变形 细长的圆柱形成型品倾向于两端外径大、中间外径小的弓形。这是由于两端固化快而中间固化慢的缘故。但是,如果改为二重圆筒等形状使厚度变薄,则 会有好的转变。在改为二重圆筒等形状时,使连接外壁和内壁的加强筋厚度越薄, 可以减少因加强筋引起的凹痕等影响。 |
f)细长形成型品的翘曲变形 如果将浇口设置在细长形成型品的长边的一侧,则一般向浇口方面成弓形翘曲。所以,原则上浇口要设置在短边方面。见图7-3示例。 |
g)成型条件与变形 作为与变形有关的成型条件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注射及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注射速度、模具温度。 |
| (1) 注射及保压时间注射与保压的总和时间要设计得 长于浇口封闭时间。如果比浇口封闭时间短,则有时变形增大。见图4-8。(2) 冷却时间一般而言,延长冷却时间会使变形减小。(3) 注射速度根据成型品形状的不同,有时注射速度快则变形小,有时相反,注射速度慢则变形小。在实际成型中,要通过改变注射速度来找出变形最小的条件。(4) 模具温度模具温度低的成型品变形小。但是,如果成型品的使用温度高,有时则会产生后收缩变形或尺寸变化的问题。模具温度要根据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