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肇庆池塘淤泥检测种植要求指标:
在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可迁移性较差,使得土壤中重金属更易被固定下来,因此重金属化学固定修复在污染土壤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质、沸石、污泥、生物固体和磷酸盐等外源添加物,调节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产生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腐殖化和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这种外源物质与土壤中金属离子结合后,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被植物所吸收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动植物的毒性。不同金属离子的移动性不同,所以很难找出单一的物质降低所有金属离子的移动性,因此对于不同的金属离子要使用不同的固定物质。施用石灰或碳酸钙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Cd、Cu、Hg、Zn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结合态盐类沉淀。
微生物修复法就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把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具有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效率高等特点,是一项廉价的绿色治理方法。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积累机理主要表现在胞外络合作用、胞外沉淀作用以及胞内积累3种形式。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具有较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1]。在PAHs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中,植物-土著微生物联合修复,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友好,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鉴于PAHs的生物降解主要是好氧条件下进行的,土壤溶液中溶解氧含量是决定现场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2],如果能借助土壤动物(如蚯蚓)的生命活动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土壤中PAHs 化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望开发出一条比传统的强化方法更为经济、安全的生态修复技术。为此,本试验选用苏丹草为修复植物,以菲、芘为PAHs 代表物,探讨蚯蚓对土壤菲、芘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是否具有强化效应以及影响因素。z89g88l5ysqw
生物质炭(bio-char)是由植物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情况下经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化难熔性固态物质[1],其本质属于黑炭,被广泛施用于特定的土壤以期持续捕获炭的同时促进土壤功能的提升。因其具有高稳定性和极强的吸附性能(尤其对疏水性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化学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秸秆产量十分的丰富,每年产生7 亿t以上作物秸秆,其中约2 亿t 被就地焚烧[2],伴随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及引发交通事故,焚烧产生大量的生物质炭也是农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由农业废弃物制成的生物质炭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还田可能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源自火烧的生物质炭具有大量微小孔隙以及高比表面积,同时具有大量的表面负电荷以及高电荷密度的特性[4],对水、土壤或沉积物中的极性或非极性有机化合物都有较好的吸附固定作用[5-6],研究表明土壤中黑炭比土壤有机碳对多环芳烃(PAHs)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土壤中PAHs 的含量及分布主要受黑炭的影响[7]。将生物质热解形成生物质炭添加到土壤中,可显著增强土壤对PAHs 的固定作用,有效地调解PAHs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8]。
硝态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主要形态,其在土壤中的累积是施肥、作物吸收和土壤水分入渗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硝态氮带负电荷,很难被土壤胶体吸附,极易随水淋溶,故其在土壤剖面的迁移和分布与土壤水分状况及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密切相关[16-17]。也就是说,若土壤中累积的硝态氮不被作物及时吸收利用,就会在降雨作用下淋出作物根区,不仅降低氮肥利用率,还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18]。但研究发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在干旱而有毛管水移动时,硝态氮还会随水上移,供作物吸收利用[19]。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
区,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