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无锡欧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感应加热设备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 感应加热电源 (并联IGBT感应加热电源、串联IGBT感应加热电源、真空管式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各类淬火机床 (立式数控淬火机床、卧式自动化淬火机床、多工位淬火机床、全自动专用淬火机床)等,根据工件和淬火工艺量身定制自动化淬火成套设备。
-
服务特点:
公司致力于淬火自动化,在淬火领域有着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及配套定制能力,为用户提供感应加热电源、淬火机床、淬火感应器、冷却系统、工艺参数监控系统、设备升级维护等全套感应加热解决方案和服务。已有感应加热设备和工艺调试成功运行案例举不胜举。本着高科技、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努力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甘肃双工位感应淬火机床球头销淬火
指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奥氏体中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早期的碳氮共渗在熔融氰盐中进行,故有“氰化”之称。碳氮共渗的特点是:1)渗层性能好,与渗碳层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有一定的抗蚀能力。与氮化层相比,抗压强度较高而脆性较低。2)渗入速度快。由于碳、氮原子能互相促进渗入过程,在同样温度下,共渗速度比渗碳和氮化都快。3)氮的渗入降低了奥氏体组织的存在温度,故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工件不易过热。4)氮同时渗入提高了渗层的淬透性,可在较缓和的淬冷介质中淬硬,有利于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5)应用范围广,各种低碳钢和中碳钢都可以进行碳氮共渗。但碳氮共渗层深度一般不超过lmm,如要获得更厚的渗层,则渗速慢,不经济。碳氮共渗按共渗温度可分为低温(500~580℃)、中温(700~880℃)和高温(900~950℃)三种。低温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俗称氮碳共渗或软氮化,多用于提高碳钢、合金钢、铸铁等零件的耐磨性及抗咬合性。中温碳氮共渗与渗碳相似,主要用于结构钢工件。高温碳氮共渗,生产中采用较少。按共渗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按渗层深度可分为薄层(≤0.4mm)和厚层(>0.4mm)。层深取决于工件服役条件,在轻负荷下主要承受摩擦的工件层深为0.05~0.25mm;承受较高载荷的齿轮的层深为0.65~0.75mm;要求心部强度较高,如HRC40~45的汽车变速箱齿轮(采用40Cr钢),层深为0.25~0.40mm;低碳合金渗碳钢制齿轮为0.4~0.6mm;模数大于4的重载齿轮为0.6~0.9mm。碳氮共渗的时间主要按温度、层深、材质、共渗介质等来确定。共渗后的工件要进行热处理,一般采用:1)从共渗温度直接淬火并低温回火;2)要求变形小的工件,在共渗后可在180~200℃热油或热浴中分级淬火再低温回火。3)要求共渗后不直接淬硬的工件,应空冷或坑冷,再另行加热淬火、回火,但淬火加热应在脱氧良好的盐炉或带保护气氛的设备中进行。4)对于含有Cr、Ni、Mn的高合金钢,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冰冷处理,再低温回火。目的是为减少残余奥氏体,提高硬度,稳定尺寸。5)上述高合金钢共渗后需切削加工的工件,可在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再二次淬火并低温回火。70年代以来,碳氮共渗工艺发展迅速,不仅可用在汽车、拖拉机零件上,也比较广泛地用于多种齿轮的表面强化。
将工件置于氧-乙炔火焰中,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后喷水淬冷。火焰温度一般为3000℃左右。本法设备简单,常用于小批、单件生产或零部件的维修。喷嘴。氧-乙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当高的压力下从喷嘴小孔喷出并被点燃。喷嘴的布置,一般按工件表面制成仿形状。淬火机床。固定工件和喷嘴位置,并可控制工件的旋转和移动。燃烧控制装置。氧-乙炔气有稳定的混合比和喷出压力。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利用触头和工件的接触电阻,低电压、大电流,使触点温度迅速上升。将触点以一定速度移过工件表面,即可将表层加热至淬火温度,并在工件自身的冷却下淬硬。本法简易可行,适于大件的部表面淬火。
着重交接班手续,加强设备的日常保护保养是淬火机床保护的另一重要内容。要求操作者每天作业前先看交接班记载,再查看有无异常现象后,调查设备的主动光滑油箱是否亏油,然后再手动操作加几回油。正常情况下,过几秒钟今后,机床的导轨都应有光滑油流出来,之后再人工给机床的其他部件、附件等油孔注油,是液压卡盘心部与拉杆衔接的活塞类部件,如长期不必、不进行保养,很可能无法再进行装夹行程的调整。淬火机床的良好保养才能机器的正常使用。通过从员工以及机器的角度来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操作,同时能够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的发挥出相应的功能作用,延长使用时间。
感应加热热处理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用感应电流使工件局部加热的表面热处理工艺。这种热处理工艺常用于表面淬火,也可用于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时也用于整体淬火和回火。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苏联先后开始应用感应加热方法对零件进行表面淬火。随着工业的发展,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