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民国初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七年(1918)。其种类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这一时期新式铜元与清末旧式铜元混合流通,使铜元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恶化。
国中期铜元主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如四川大部、湖北、河南局部地区流通五十文至二百文不等的大面额铜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元五花八门,极为混乱。
湖南省造双旗币,钱币正面图案由内圈和外圈两部分文字和图案组成,外圈上环清楚地刻制“湖南省造” 几个楷体字,内圈则印制着民国年间的双旗图案,下环刻制“当二十铜元”。钱币背面珠圈内铸稻穗组成的嘉禾纹,珠圈外铸英文字体,画面造型极为和谐,此币经岁月的洗礼尽显斑驳古意,却仍不失其高贵色彩。如今,市场上的这种民国钱币已经几乎绝迹,因此此钱币必定会随着年代的久远大幅度提升其收藏价值空间!
近年钱币收藏市场产生的惊人利益和不断涌现的财富神话,吸引了许多“土豪”蜂拥而入,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些珍稀钱币的真正价值的时候,奈何市面上的好品相钱币早早被人搜刮而去,目前一些比较罕见的钱币基本上都藏于博物馆和个别大藏家手中。
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铜圆也日渐走俏,且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珍品铜币,在藏品交易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一枚民国钱币,曾经拍出二百多万元高价。在众多场近现代钱币拍卖专场中,银、铜元是钱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还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同版别的钱币都有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