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珐琅”是外来物质的一种同音翻译,而珐琅彩瓷的得名,则与这种舶来材料有关,在珐琅彩传入中国之初,这种珐琅材料一般用于铜胎珐琅彩器。这种铜胎珐琅器的制作,是先在铜胎上掐丝,而后在掐丝的轮廓里填上这种进口的珐琅彩,所以这种珐琅器便得名铜胎珐琅器。以后用这种进口珐琅作为装饰的瓷器,也就按照这种习惯称之为珐琅彩瓷。
尽管珐琅彩与粉彩瓷十分相似,但还是有把他们区分开来的方法。珐琅彩瓷有一个粉彩瓷所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用珐琅彩瓷画面中的轮廓线都比较清楚,每个花朵、每片叶瓣都有明显的轮廓界限。轮廓界限明显的原因是珐琅彩料比粉彩料具有更大的流动性,由于轮廓界限清晰,珐琅彩瓷的画面也显得特别明朗、纯净,不像粉彩瓷的画面一样略带浑浊感和粉状感。珐琅彩瓷抚摸起来会有比较明显的高低起伏的触感;而粉彩瓷抚摸起来,则缺少这种感觉。
2006年11月,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约以1.51亿港元成交。此碗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弱柳扶风,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底为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工艺精湛,为乾隆珐琅彩杰作。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成交价为110万港币,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多倍。
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高16.5厘米,“乾隆年制”蓝料款,卷草形双耳,肩部饰卷草如意,主题纹饰为锦鸡花石。此器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西洋画风和传统水墨相结合,惟妙惟肖,秀丽别致,“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更添文人气息,为乾隆珐琅彩精品。在香港拍卖时以1.15亿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1.22亿元)。此件瓷瓶伦敦佳士德曾在1975年拍卖过,当时的成交价1.6万英镑,30年的时间,价格增长了515倍。这样高的回报率,其他投资项目恐怕永远都无法做到。
2003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清乾隆“古月轩”珐琅彩内佛手果子外花石纹题诗碗(图7),“乾隆年制”蓝料款,碗心绘佛手果子纹,碗外壁绘花石纹,并配有“迎风似逐歌声起 宿雨那经舞袖垂”题诗。在香港拍卖时以2918.24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3093.33万元)。
具体征集如下:
1、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
2、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3、翡翠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4、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奇石、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流程:(欲想出手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二天之内回复。
征集部:蒋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