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一、Sika®碳纤维板加固技术优点
1抗拉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7-10倍;
2自重轻、易使用,作业轻松且不需大型机械设备;
3在平板下端如有配管交错放置或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便于直接作业;
4粘贴碳纤维板时,碳板胶不流淌,减少对作业周边环境的影响;
5补强后基本不改变构件的形状及重量和使用空间;
6粘贴1层碳纤维板的补强效果相当于4~8层碳纤维布,从而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结构性能;
7在遇有中间梁或壁的平板时,只要能凿穿使碳纤维板能够通过的孔洞即可,无需截断,更加提高补强效果;
8施工后很容易进行目视或锤击法检查。
二、Sika®碳纤维板应用范围
1混凝土构造物的板及梁的补修、补强;
2壁和板周边的开口处补强;
3木造建筑物的梁等的补强;
4桥板、桥墩、桁的补强;
5隧道、电缆管线的补修、补强。
三、碳纤维板施工步骤
1、按照设计要求打磨粘接部位,直至露出混凝土砼面,并对裂缝、断面、段差进行修复,然后按照设计的尺寸裁剪碳纤维板。
2、按照配比将配套碳纤维板粘接胶进行混合,搅拌均匀。
3、将需要粘贴的碳纤维板表面擦拭干净(如需粘贴两层时,对底层碳纤维板两面均应擦拭干净),立即涂刷碳板胶,胶层呈凸起状,平均厚度要大于2mm.
4、将涂有碳板胶的碳纤维板轻压贴于打磨好的混凝土表面,用橡皮滚筒顺纤维方向平稳压实,并且使碳板胶从两边挤出,保证密实无空洞。
5、需粘贴两层碳纤维板时,应连续粘贴。如不能立即粘贴,再开始粘贴前应对底层碳纤维板重新做好清洁工作。
6、除去两边多余的碳板胶,并清洁碳板的表面,根据需要对碳板表面涂装保护层。
7、平行粘贴多条碳纤维板时,两条板带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5mm.
四、Sika®碳纤维板技术指标
1、Sika®碳纤维板原材料力学指标
纤维类别 | 性能项目 | 抗拉强度(MPa) | 弹性模量(GPa) | 伸长率(%) |
碳纤维 | 高强度Ⅰ级 | ≥4900 | ≥240 | ≥2.0 |
高强度Ⅱ级 | ≥4100 | ≥210 | ≥1.8 |
2、Sika®碳纤维板性能指标
产品型号 | 纤维方向 | 厚度(mm) | 幅宽(mm) | 长度(m) | 抗拉强度(MPa) | 弹性模量(GPa) | 纤维体积含量(%) | 伸长率(%) |
CFP-I-512/514 | 单向 | 1.2/1.4 | 50 | 50/100 | ≥2400 | ≥160 | ≥65 | ≥1.70 |
CFP-I-1012/1014 | 单向 | 1.2/1.4 | 100 | 50/100 | ≥2400 | ≥160 | ≥65 | ≥1.70 |
CFP-II-512/514 | 单向 | 1.2/1.4 | 50 | 50/100 | ≥2000 | ≥140 | ≥55 | ≥1.50 |
CFP-II-1012 | 单向 | 1.2/1.4 | 100 | 50/100 | ≥2000 | ≥140 | ≥55 | ≥1.50 |
3、Sika®碳纤维板设计计算指标
性能项目 | 单向织物(布) |
高强度Ⅰ级 | 高强度Ⅱ级 |
抗拉强度设计值ft(MPa) | 重要构件 | 1150 | 1000 |
一般构件 | 1600 | 1400 |
弹性模量设计值Ef(MPa) | 重要构件 | 1.6×105 | 1.4×105 |
一般构件 |
抗应变设计值εf | 重要构件 | 0.007 | 0.007 |
一般构件 | 0.01 | 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