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 | 樟子松 |
别名: | 海拉尔松 西伯利亚松 黑河赤松 |
拉丁名: | 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 |
科名: | 松科 |
属名: | 松科 |
适宜地区: | |东北地区 |
产地分布: | 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海拔400-1000米的山地。在海拉尔以西的嵯岗经海拉尔西山向南,经红花尔基至伊尔施,成断断续续的带状分布,最南可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宝格达山。此外,在小兴安岭北部的受辉、逊克等地有少量分布,也见于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沙质阶地上。蒙古也有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也有分布。 |
生长习性: | |耐旱植物樟子松分布区的气候夏凉冬冷,年平均值0-6℃,极端最低温达-40—-5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土壤为淋溶黑土、薄层粗骨土及风积砂土。樟子松为阳性树种,根系非常发达,具有耐旱、耐寒,抗风等特性。多生于较陡峻的阳坡或半阳坡上部;能适应瘠薄土壤,在砂丘上也有生长,常呈团状分布。樟子松多为纯林,间或混生少量的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在海拔较低、土层较厚的林分,还混生少量的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Fishch.、黑桦BetuladahuricaPall.和白桦B.platphyllaSuk.、在丘间低地和北,天然更新较好。花期5-6月,球果第2年9-10月成熟。 |
生长类型: | 乔木类(常绿针叶乔木)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80厘米;树干下部的树皮较厚,灰褐色或黑褐色呈不规则的块状开裂,上部的树皮黄色至黄褐色,呈鳞片状脱落,内皮金黄色,冬芽长卵圆形,褐色或淡黄褐色,有树脂;1年生枝淡黄色,无毛。针叶2针一束,坚硬,稍扁,常扭曲,长4-9厘米,宽1.5-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树脂道6-11个,边生;叶鞘宿存。雌球花与幼果紫红色或淡紫褐色,有梗,下垂。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6厘米,直径2-3厘米,成熟时淡绿褐色至淡褐色;鳞盾斜方形,常明显隆起,纵横脊明显,多少向后反曲,鳞脐突起,有短刺;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黑褐色,长4.5-5.5毫米,种翅有关节,长1.1-1.5厘米。 |
观赏特性: | 常绿 |
园林用途: | |防护树沙地造林成活后,随着林木生长,不仅风蚀减少,枯枝落叶增多,并且具有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与此同时,逐渐提供林木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