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粉末防腐钢管

名称:环氧粉末防腐钢管

供应商:沧州广汇管业有限公司

价格:4000.00元/吨

最小起订量:1/吨

地址:河北省盐山县

手机:13315738833

联系人:贾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6366412

更新时间:2015-08-30

发布者IP:221.195.44.213

详细说明

  一、产品简介与用途:

  单层环氧粉末适用于单层熔结环氧防腐结构涂装的标准型熔结环氧粉末涂料,适用于各种腐蚀介质环境下的油、气及化工管道内外壁的防腐,以及市政、环保、建筑等行业的金属制品的内外壁涂敷。

  二、特性:

  固化速度快,固化时间短,涂装效率高,适合于流水作业。

  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

  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耐酸、碱、盐、油、水等。

  能够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起到长效持久的防腐效果。

  涂层符合标准SY/T0315-97及CAN/CSA-Z245.20-98的技术要求。

  三、基本参数:

  颜色 标准颜色为绿色,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

  外观 色泽均匀,无结块。

  密度(25℃) 1.3~1.5g/cm3 GB/T4472-84

  不挥发物含量 >99.4% GB6554-86

  磁性物质含量 <0.002% GB/T2482-86

  胶化时间(230℃) 230℃≤30 s 180℃≤90 s GB6554-86

  固化时间(230℃) 230℃≤1.5 min 180℃≤5 min SY/T0315-97

  储藏稳定性 <30℃阴凉干燥处密闭储存,可保证一年。

  产品包装 净重25kg,纸箱包装,内衬双层聚乙烯塑料袋。

  四、涂膜性能:

  外观 平整,色泽均匀,无气泡、开裂及缩孔 目测

  附着力 1~3级 SY/T0315-97

  阴极剥离 24hr≤ 8 28d≤ 10 SY/T0315-97

  耐化学腐蚀 90d 合格 SY/T0315-97

  断面孔隙率 1~4级 SY/T0315-97

  粘结面孔隙率 1~4级 SY/T0315-97

  抗3度弯曲 无裂纹 SY/T0315-97

  抗冲击强度 -30℃ 1.5J 无针孔 25℃≥18J SY/T0315-97

  击穿强度 ≥30MV/M GB/T1048-1989

  体积电阻率 ≥1.0x1013 GB1410-1989

  耐磨性 ≥3L/um SY/T0315-97

  五、施工说明:

  涂装方法:40~120KV高压静电喷涂。

  建议膜厚:普通级300~400um, 加强级400~500um。

  理论用量:普通级0.42~0.56 kg/m2 加强级0.56~0.70 kg/m2

  表面处理:喷砂或抛丸除锈达Sa2.5级以上,锚纹深度50~80um。

  工件预热:一般采用中频加热,工件温度控制在220℃~240℃范围内,不得超过260℃。

  喷涂施工:调节喷枪及工件,使涂膜达到指定厚度。

  淬火时间:230℃时,从喷涂至淬火时间不得少于90 s

  涂层冷却:冷却降温至95℃以下,进行表面检验。

  修补漏点:检测出漏点后,进行粗糙处理,然后使用我公司液体环氧重防腐涂料SLH07进行修补。

  本粉末涂料产品涂敷于预热的工件之上,利用余热固化,一般不需要后期烘烤。但在工件壁太薄或者外界气温过低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额外加热固化。

  六、储运说明:

  在低于30℃,65%的相对湿度下密闭储存,可保证一年。建议在更低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温度超过35℃应采取降温措施。

  使用后剩余部分必须重新封装,以防止吸潮。

  储存和运输时应远离火源和热源,防止日晒和雨淋。

  七、安全事项:

  本产品无毒、无污染、不易燃烧,但仍需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人体大量吸入。

  小心使用本品,使用前和使用时请注意安全事项。此外,还应遵循有关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安全法规

  一.产品特点:

  环氧粉末是一种热固性、无毒涂料,固化后形成高分子量交联结构涂层,具有优良的化学防腐性能和较高的机械性能,尤其耐磨性和附着力最佳。该涂料为100%固体,无溶剂,无污染,粉末利用率可达95%以上,是埋地钢质管道的优质防腐涂料。

  二.产品用途:

  1.环氧粉末防腐技术在上海长江大桥工程上的成功应用,开创了我国大口径钢管桩外防腐熔结环氧粉末涂敷技术应用的先例。

  2.大口径钢管桩熔结环氧粉末涂敷,实现了工厂化和自动化,避免了人为、天气等因素,涂敷质量一次合格率达100肠,明显优于其他工艺的涂敷质量。

  3.通过大口径钢管桩的熔结环氧粉末涂敷技术的应用,确保了防腐成本的经济性,并积累了管理和涂敷技术经验,具备了在我国桥梁、水运工程基础钢管桩及其它市政公用事业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