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河源配电柜回收已落实

时间:2020-09-30 15:54

  提到茅台酒,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国酒,历史悠久,国民大众都知道的牌子,价格高,存放时间越长,越有价值。这些标签都是随着消费者的经验慢慢给打上的。

  那么茅台是怎么演变至今的呢?

  据传,从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着居民--濮人,就开始酿酒。到了汉代,有了“枸酱酒”,这便有了雏形。直到唐朝,汉武帝让唐蒙到南越国(现在的仁怀县)出差,顺便将枸酱酒带给汉武帝,从此开始进贡给朝廷。唐宋时期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清朝时期,三大烧坊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被政府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合并,成为了我们熟知的“国营茅台酒厂”。

  至此,茅台完成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成长,开始绽放光芒。

  茅台酒瓶封口的演变

  那么,茅台演变了这么多次,柱形陶瓶的茅台酒(从1951年的贵州茅台酒厂成立,到1953年正式投入生产至今)是用什么进行封口的呢?

  五十年代,茅台酒都是

  1. 先用一枚包裹着透明硬质塑料纸的软木塞,塞住瓶口

  2. 接着使用猪尿泡皮用水泡软后套住瓶口,自然干燥收缩

  3. 用细麻绳困住瓶口的“猪尿泡皮”,防止起收缩变形,将其固定在包裹瓶口的位置。

  4. 瓶口上方加盖一张有艺术感的封口纸,一般是利用动物内脏未干时候粘住,或者用浆糊粘住。

  (木塞、猪尿泡皮、麻绳、封口纸)

  六十年代,茅台酒逐步将软木塞子换成了塑料内外塞。

  内外销的茅台酒在瓶盖上会有差异:外销的茅台瓶口换成了塑料内塞套上玻璃纸,并且外套胶套贴商标。

  (塑料外塞,木塞在内)

  (66年后开始使用塑料螺旋盖)

  七十年代,基本为塑料瓶盖+木塞+红色塑料封皮,其中塑料瓶盖使用了将近20年。

  在1977年-1980年期间,茅台酒瓶口封膜出现一色,出部分原红色外,出现粉红、浅黄、紫色和透明色等非原大红色封膜。

  左边粉红色,右边浅黄色(百环酒)

  左边紫色封膜,右边透明封膜(极少)

  麒麟认为,在70年代期间,尚处于“文革时期”,瓶帽理应全部为“红色”,出现这些颜色,原因可能是“当时制作封膜的部分材质,在空气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得瓶帽变色了”。

  八十年代,茅台酒摒弃了塑料瓶盖,更换为铝制瓶盖(俗称铁盖)

  1981年左右出现了八角塑料盖,外边有红色塑料封膜。

  1983年外销茅台全部采用了扭断式防盗瓶盖;且增加暗记“茅台”二字。

  (八角盖,外套红色塑料封膜)

  瓶盖顶部的“茅台”暗记二字

  内销茅台采用“铁盖”是在1986年12月-1992年。盖顶有“贵州茅台酒”五个字,有金色字体和银色字体两种版本。

  铁盖(铝盖)

  九十年代,封膜更改了两遍,进入“红皮”时代。

  1991年,五星的红皮+铁盖+飘带,在国内发售。在1995年开始引入瓶盖的喷码防伪技术。

  (1991年红皮铁盖)

  1996年引入了意大利的进口红色塑料瓶盖,分为两节,人称“天地盖”,从此铁盖时代结束,白皮茅台开始使用。

  (1996年白皮)

  1998年有“白标”,1999年有“黑标”。这两种防伪标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左边为白标,右边为黑标)

  21世纪00年代。出现过“作废标”和“方格标”

  2000年2月14日,弃用了“上海天臣”的“作废标”。

  2004年后变为“方格标”。

  2009年至今后开始使用新型防伪红色胶帽,成为茅台酒防伪点最多的部分之一,是鉴别真假茅台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能轻微转动。

  至此,茅台站在了高端防伪的台阶上,除了瓶盖防伪,还有瓶身的正标背标、瓶底、以及盒子上的一些隐蔽防伪点。

  其实这些防伪技巧都是需要一定的辨别力和经验的。每个年份对应了不同的防伪点,每个时间段出现的背标标识、瓶盖喷码都是不一样的。官方也有出检验的小工具,不过大家还是多留意,毕竟骗子的步伐也是很矫健的,最好从正规的渠道购入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