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视客光电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防蓝光镜片
蓝光:
蓝光是波长为400~500nm的高能量可见光。
蓝光的危害:
1、蓝光将加重视网膜黄斑区疾病
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源于2010《America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作用后留下的脂褐质(细胞碎片)将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逐渐积累,将造成视网膜对慢性光线照射伤更为敏感。蓝光将加重由于遗传、营养、环境、健康习惯和老年相关性引起的黄斑问题。在长时间的曝光后,视网膜的毒性将随着波长的缩短而增加,从而加重黄斑区疾病。
一天中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A、紫外线B和蓝光)光线中,黄斑变性发生的几率增至二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从高曝光到日光照射对眼镜增加的风险,强调在欧洲人群中防护的重要性。
正常的黄斑部 经过蓝光(HEV)伤害病变的黄斑部
2、蓝光可导致白内障术后的眼底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本身的晶状体会逐渐偏黄。这有助于过滤蓝光。然而,白内障手术后,病人失去了这些天然屏障。蓝光将直达视网膜,进而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严重影响眼底健康。
3、蓝光可已发视觉模糊,导致视觉疲劳,引起VDT综合征
蓝光射入眼底经过聚焦后,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这就增大了光线在眼内聚焦的色差距离。而眼内焦点之间的距离是形成视物模糊的主要原因,所以蓝光的射入会加剧色差和视觉模糊度,到时眼部肌肉过度紧张,眼部供血过度紧张,眼部血液供应加强,从而加重疲劳。
4、蓝光可以发眩光
蓝光在莫畅处于400nm-500nm之间具有较高的能量。而能量较高的光线在遇到空气中细小粒子时散射几率较高,蓝光便成了晃眼的主要原因。
5、蓝光能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扰睡眠,提高自身重大疾病的发生率!
影响人体生物钟的极速中有一样称作褪黑素,他是有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人体在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会终止,而我们常用的节能灯,Ipad和电脑、手机等发出蓝光的强度已经接近中午阳光中蓝光的强度,并且里眼镜非常近,这时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及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1.3勒克斯蓝光的照射强度。由于蓝光刺激大脑,抑制褪黑素分泌并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成从而破坏激素分泌平衡直接影响睡眠质量。
哈弗大学研究表明,如果你临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它们发出的光线足以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影响生物钟规律,出现入睡需要时间过长,睡眠过程中多次醒来等失眠症状。人体在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分泌大量褪黑素,而有了亮光分泌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而这种激素对于抗癌功能也十分重要。
同时,睡不好觉意味着各器官系统都容易出现功能障碍。研究发现,睡觉不足或睡觉质量低的人免疫功能、反应力、记忆力和协调能力明显下降,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抑郁症等疾病的几率增大。
6、纳米防蓝光镜片
纳米防蓝光镜片是将有色的金属氧化物加工成纳米粒子结构后,再与有机树脂均匀复合,并使纳米粒子具备均一的同向性。当金属氧化物变成纳米粒子后,由于是无数的尺寸非常小的纳米粒子均匀复合在整个镜片中,就像若干层过滤网一样,使得有用的可见光从容透过。而有害的高能蓝光则被吸收,无法通过镜片到达人眼。
研究表明:65%的光会正面进入眼睛,35%的光会从其它角度进入眼睛。防蓝光镜片则可全方位阻隔晃眼的有害蓝光摄入。其他一些防蓝光手段只能防护由正面进入的光线,由其他角度进入的紫外线及蓝光仍然会进入眼底,通过配戴防蓝光镜片的方式则可以360度全方位防护,可以有效阻隔侧面照射、折射到眼睛的有害光线,仍然会有很大比例的光线从其他角度进入眼内。实现最大程度的物理阻隔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防蓝光镜片,大部分是通过真空镀膜达到的防蓝光效果的,而且是通过涂层的反光效果来达到的防蓝光效果,其防蓝光的效果只能反射掉5%--10%的蓝光,其余蓝光还是通过镜片直接到达眼睛里,相对于旁边的人则受到的影响更大,效果不理想。防蓝光镜片的吸收蓝光的能力可以达到50%。
适用人群
1、 青少年学生
由于学习压力,长时间用眼过度,而且由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导致现在青少年学生近视越来越严重。而学生常用的台灯也保留了大量对眼睛有害的蓝光,青少年学生护眼刻不容缓。
2、 长时间电脑工作者
电脑屏幕光源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高能短波蓝光,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每天都要面对电脑,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高能短波蓝光就会直达眼底视网膜,造成视力损伤,形成近视。
3、 办公室白领
办公室白领每天都要面对工作压力,缺少相应的身体锻炼,很容易受到手机、电脑灯3C产品的蓝光危害。
4、 喜欢看电视的儿童和中老年人
儿童和中老年人身体体抗力不强,高能短波蓝光对这类人的伤害比成年人大。
5、特殊病人:如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后,白化病患者,先天性虹膜缺损,光敏感人群,视网膜色素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