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8 03:41
根据上海古玩古玩心2009年--2010年至和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至和通宝一共有2枚拍品上拍,总浏览124次,其中价格高的是至和通宝(楷书)五枚,藏家为关注的至和通宝如下:至和通宝(楷书)五枚、至和通宝(楷书)五枚。
至和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至和万年(公万1045年)铸造。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至和通宝11枚。
北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造,另有至和通宝和至和重宝,均为对钱。“至和元宝”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
宋代,从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1023年)起,实行铸造对钱的制度。经历了北宋仁宗赵祯的天圣、明道、景祐、皇祐、至和、嘉祐;英宗赵曙的治平;神宗赵顼的熙宁、元丰;哲宗赵煦的元祐、绍圣、元符;徽宗赵佶的建中靖国、政和、重和、宣和;钦宗赵桓的靖康;南宋高宗赵构的建炎、绍兴;孝宗赵眘的隆兴、乾道、淳熙等22个年代,跨时157年。至淳熙七年(1180年)止,共铸有对钱30种。其中仁宗赵祯的康定、庆历年间未发现铸造对钱。从淳熙八年起,不再铸造对钱。
至和通宝、“至和万宝”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至和通宝,是一种圆形空心光背钱,直径长25mm,厚1.5mm,重4g。
在宋代对钱中,融入了徽宗赵佶“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崇宁通宝”瘦金体御书钱文,以及高宗赵构“绍兴通宝”真书体的御书钱文,显示了帝皇的“气质”与“兴味”。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元丰通宝”对钱书写篆书体钱文,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行书体钱文,史学家司马光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篆书体钱文,这都给宋代对钱的对称美增添了艺术特色,提高了宋代对钱钱文书法艺术的品位。
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元宝、至和通宝两种钱。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和“至和重宝”的铸造均为对钱。“至和元宝”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