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至和通宝如何估价收购

时间:2017-12-07 05:17

  宋代对钱,除钱币规格的同一性外,突出地表现在钱文书法的对称美。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通宝”“嘉祐元宝、通宝”“治平元宝、通宝”“熙宁元宝、重宝”为篆书、真书体配对,钱制多为钱,“熙宁重宝”有折二钱。

  中国的古钱它的艺术性主要是反映在书法上,因为中国古钱没有什么图案,而是以文字为主的而文字的艺术性主要是在书法上。另外一个就是在工艺的制作上,铸钱的工艺应该说到两宋发展到了高峰,因为到元以后纸币就出现了,到明以后白银就开始使用,所以古钱实际高峰是到两宋。两宋以后的古钱版别也比较少了也比较单一,而且年号也没有多复杂了,而且它铸造的工艺合金的比例,应该到两宋是的。

  至和通宝、“至和万宝”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至和通宝,是一种圆形空心光背钱,直径长25mm,厚1.5mm,重4g。

  北宋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铸行的“宋元通宝”是宋代的种钱币,形制、文字仿“周元通宝”;宋太宗铸有“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至道和淳化钱均为太宗御书,是早的御书钱;宋真宗铸有“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通宝”、“天禧通宝”;宋仁宗铸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嘉祐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至和元宝、通宝、重宝”;宋英宗铸有“治平元宝、通宝”;宋神宗铸有“熙宁元宝、通宝、重宝“和元丰通宝”;宋哲宗铸有“元祐通宝”、“绍圣元宝、通宝”、“元符通宝、重宝”;宋徽宗先后铸钱11种,“建国通宝”、“圣宋元宝、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宋徽宗所铸钱钱文多出其手,文字挺拔秀美、铸工绝佳,为宋钱之冠。宋钦宗铸有“靖康通宝、元宝”,钦宗在位不足两年,宋便亡于金人,所以靖康钱传世很少。

  至和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至和万年(公万1045年)铸造。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万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万宝、至和通宝两种钱。从存世量看,至和万宝多,至和通宝少。何邦贵、侯桂芳所著《北宋钱币》把至和通宝的版别列为“无”,也就是说只有一种版别(图1)。另外,孙仲汇等所著《简明钱币辞典》,李梁、晓石著《宋钱大观》,宋志强、王立新编著《中国古钱币库》等辞书,也都只有图1一种版别。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为发达的时期,以“郁郁乎文哉”著称,“重文”的风气盛行,“搜访前哲墨迹图画”达“百倍先朝”。国粹书法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产生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著名书法家,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更是独领风骚的书画家。宋代书法艺术不但在碑刻、卷轴、书信中展现,而且在钱文中也得到充分运用。宋代对钱中篆、隶、真、行体不同风格的钱文书法,成为中国钱文书法艺术的宝典。

  至和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公元1045年)铸造。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元宝、至和通宝两种钱。从存世量看,至和元宝多,至和通宝少。何邦贵、侯桂芳所著《北宋钱币》把至和通宝的版别列为“无”,也就是说只有一种版别(图1)。另外,孙仲汇等所著《简明钱币辞典》,李梁、晓石著《宋钱大观》,宋志强、王立新编著《中国古钱币库》等辞书,也都只有图1一种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