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延销售中心 明代出口日本瓷器

名称:上海东延销售中心 明代出口日本瓷器

供应商:上海东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价格:8888888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1065号1006(中山广场)

手机:18321579337

联系人:刘凯文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4614434

更新时间:2014-10-11

发布者IP:116.231.76.184

详细说明

  你知道,明朝国子监的必修外语是什么?日本人所称的南京豆是什么?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持编纂的《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简史》昨日在宁举行首发式,这本书可以回答这些有趣的问题。历时两年编纂完成的《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简史》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专史书籍,填补了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历史研究的空白。

  南京人给路易十四送“四书”

  “我们的路易十四国王,就曾经接见了一位南京市民。”前来参加首发式的法国驻沪总领事卢力捷高兴地说,他在这本书中看到,原来法国国王结交的首个中国人就来自南京。

  翻开《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简史》,卢力捷所说的路易十四接见的南京朋友是指沈福宗。沈福宗生于南京,是最早到达欧洲的中国人之一,他曾受邀访问法国并得到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接见,沈福宗一时成为巴黎的新闻人物。在法国停留期间,沈福宗广泛接触法国上流社会、政界和科学界人士,还赠送《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文译本给路易十四国王。不知什么原因,沈福宗带去的四书独缺了一本《孟子》,所以当路易十四下令在法国出版《四书直解》,结果内容也是三缺一。

  路易十四对于毛笔写字、筷子吃饭等中国传统习俗表现出浓厚兴趣。

  南京出口日本物品意味着“珍奇”

  明朝永乐年间虽迁都北京,但南京仍是当时经济文化重镇。这本书介绍,明朝中日贸易往来频繁,产自南京的纺织品和陶瓷等精巧美观而深受江户时代的日本庶民喜爱,“南京”这个词,在当时就意味着珍奇、小巧、可爱,因此日本人把南京当成中国的代名词,把中国货乃至东南亚的货物都称为“南京物”。从印度、泰国、中国等国进口的米通称“南京米”,装米的麻袋则被称为“南京袋”,而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原产南美的花生米等,也由于是从南京地区传到日本而被称为“南京烧”和“南京豆”。

  明朝国子监外语是必修课

  国子监是明朝的最高学府,还接受了不少国外留学生。如今的东南大学一带就是当时国子监的主要部分,据介绍,当时国子监内有学生的教室和宿舍达千余间。而其中,来自日本、高丽、琉球、泰国等留学生单辟一处居住,起名叫“光哲堂王子书房”。

  国子监里也学习外语,主要是学习日语,并且将外语作为必修课,以此来强迫学生学习,根据统计,仅在明成祖一代,这里就一共培养出来了200多名翻译人员。